移民网

德州房产大受欢迎,国人四年成为美国房产最大买家!

2020-11-14
中国人移民美国条件

据美国中文网综合报导,外国买家持续在美国住宅房市投入大笔资金。据CNBC报导,自去年4月到今年3月,外国买家在美国置产的总金额再创新高,达到1530亿美元,而中国人仍是美国地产的最大海外买家。

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美地产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数据称,海外买家在过去一年中,共在美国购置了价值1530亿美元的房产,比前一年大幅增长49%,创下自2015年以来的新高。这些买家包括持有绿卡的居民和非常驻居民。

数据显示,海外买家占全美现房总销售额的10%,占全美现房销售数量的5%。自去年4月到今年3月这段时间内,外国人买走了284455套住宅,比此前一年高出32%。其中一半房产位于佛州、德州和加州。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有这么多中国买家倾向于在德州投资置业呢?

1. 德州更低的生活成本

截至2015年下旬,德州两大城市休斯顿和达拉斯大都市地区的平均房价是纽约或旧金山的1/3不到。这两个德州大都市的生活成本从整体上而言都不昂贵,大约是旧金山、纽约或波士顿的30%不到。

2. 德州失业率只有4.2%,远低于美国5.3%的失业率

数据显示,尽管德州能源企业的就业岗位减少了2.7万个,但教育、护理、旅游行业的岗位增长明显,仅教育和医疗行业的就业岗位就增长了3.2万个。

3. 优质的教育

全美国最好的高中在哪个州?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 (US News&World Report)给出的答案是德州。整个德州有86所高中进入了全美最佳高中1000强的榜单,仅次于人口最多的加州。

延伸阅读

悉尼or墨尔本?中国房产买家更爱后者


据报道,过去一年,尽管外国房产买家申请获批量剧降,但墨尔本仍是最受中国买家欢迎的澳洲城市。

据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最新的年度报告显示,到2017年6月,外国房产买家申请获批数量减少了近2/3,从原来的40,149份获批申请减少至13,198份,是在2013/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不过,来自中国海外房产网站居外网的数据显示,上一财年,该网站上买家对墨尔本房产的问询量是悉尼的2倍以上。

居外网的首席执行官罗雪欣(Carrie Law)表示,维州最受中国房产买家欢迎,新州紧随其后,这两个州获批的申请数量达到总量的73%。昆州则占据18%;西澳5%;南澳3%;澳洲首府领地1%。

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在2015年实行海外投资申请费之前,有很多外国买家会考虑购买多套房产,并提交多份申请,但他们最后有可能仅购买一套房产。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减少。因此,外国房产买家申请量下降与实际在澳房产投资量是否减少没有太大联系。新数据更可能反映的是现在的实际投资量。

房产开发商格纳(Tim Gurner)的看法则不太乐观。他认为,外国房产买家申请获批量减少,可能会对住房可负担能力造成可怕后果。格纳指出,去年,外国房产买家获批申请数量剧减60%以上,使得新公寓建设数量减少。没有足够的房产供应,但人口数量却年均增长15万人以上,这会对住房可负担能力产生影响。

不过,罗雪欣则有信心地表示,墨尔本仍会受到中国买家欢迎。她指出,对于悉尼和墨尔本哪个城市更好的问题,中国买家已经给出答案。他们更喜欢墨尔本,因为这里有良好的就业市场和出色的教育机构。此外,不管相信与否,中国买家认为墨尔本风水更好。

据居外网的搜索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墨尔本最受中国买家欢迎的区域是CBD、库克角(Point Cook)、唐卡斯特(Doncaster)、南岸(Southbank)和图拉克(Toorak)。

在西班牙品尝美味佳肴 爬上餐桌的蜗牛大受欢迎


相信很多人在移民西班牙后, 多多少少品尝过一些西班牙独具特色的美食,而在当地的美食大餐菜谱中,蜗牛这道美味菜肴极为出众。尤其加泰罗尼亚地区出产的蜗牛更为出众。因为当地无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非常适合蜗牛的生长。在圣诞大餐中加泰罗尼亚人必不可少的就是煮蜗牛。加泰罗尼亚人吃蜗牛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味道鲜美,还有一种怀旧和感激的情结。

据说拿破仑率军攻打西班牙时,从北线一路长驱直入,打到加泰罗尼亚地区时被英勇的加泰罗尼亚人挡住了前进的道路。因为粮食补给中断,双方进入胶着状态。加泰罗尼亚士兵们肚子空空。当地盛产蜗牛,山区地带只要一下雨就会冒出成千上万只蜗牛,于是蜗牛就成了抗法联军的主要食物来源。

战争结束后,加泰罗尼亚人开始研究和大力繁殖蜗牛。也是从那时起,加泰罗尼亚人在圣诞大餐中加入了蜗牛大餐。法国人虽然没有把加泰罗尼亚攻到手,但是当地的蜗牛也给他们提供了重要食物。战争结束后法国人也开始研究起蜗牛的饲养、习性以及对蜗牛的烹调方法。法国人还特意来到加泰罗尼亚引进该地区的蜗牛到法国大量繁殖。经过多年的实践,法国人的“焗蜗牛”在法式大餐中脱颖而出。加上法国人善于广告宣传,法式焗蜗牛也随之跻身世界名菜行列。

如今西班牙厨师纷纷提出要给西班牙蜗牛正名,许多餐厅就此将“法国焗蜗牛”的写法改成了“西班牙焗蜗牛”。与此同时,各种与蜗牛有关的形象也纷纷出炉,街头巷尾的蜗牛雕塑,T恤上的蜗牛图案,每年举办蜗牛美食节,甚至还有以蜗牛为主题的国际幽默绘画大赛。就连女士用的护肤品也跟蜗牛有关,据说西班牙卖的最火的护肤品就是提取蜗牛黏液做的活颜修复霜。

移民西班牙生活后,也许蜗牛系列的产品也会成为你喜欢的一类,那你准备好跟蜗牛一起“生活”了吗?

美国移民知识库(四):美国房产投资


随着美元的升温,加上美国政府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移民通过海外资产的方式移民美国。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美国房产投资的方式,来为投资移民的用户提供一些参考。

由于美国房地产行业实施私有化制度,用户可以永久购买。因此,对于一些有美国移民意愿的人来说,通过投资移民美国,不仅能够得到一所房子,房子土地也全部属于自己。

美国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经过近百年以上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市场机制。与中国不同,美国房地产业的二级市场比重较大,市场交易也很活跃,这保障了选择美国投资后,可以很好的购买和出售房产。同时,根据三大股指分析,美国房地产行业受到经济好转及加息周期的影响,预计平均价格在未来三年将会维持强劲势头。全世界排名前百的大学中,有半数位于美国,而且美国所提供的大学教育是公认的比较具有有竞争力的。同时在学区附件房屋具有非常高的出租率和租金能让投资得到更多的回报。

购买美国房产并以出租和投资为目的,可以保证房产税务的来源,得到租金,不必担心缴纳大量的税款。现如今,美国房地产的平均价格逐渐上涨,根据专家估计,未来5年时间内,美国房价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因此,已经来到了投资美国房产的最佳时期。

投资美国房产之抵税政策!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了将资产进行多方位配置的重要性,利用多币种的投资对抗未来不可预知的金融风险,那么美金无疑是目前抗风险能力最强的货币。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金破七,并且持续走低,更加确定了美金资产的重要性!而美国房产无疑是美金资产的 * 选择。

那么,很多人在投资之前都会有一个疑问“美国的税收制度严格,虽然美国房子的利润很高,可是严苛的税收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美国对于房子的定义吧。

在美国,如果你拥有两套房产,一般就会被认为一套是自住房、一套是投资房。自住房和投资房在税收政策上是有不同的。

一、自住房

如果是自住房,而且这套自住房还是用贷款买的,那么你在报税时,和自住房相关的一些费用都可以抵免税,比如贷款利息、贷款点数、地税等等。这相当于给了购房者一个很大的税务优惠。

如果纳税人要出售自住房,原本要缴交资本增值税,但如果被出售的是自住房,且业主在近五年内于该住宅居住至少两年以上(川普税改后,将改为八年内住满五年及以上),卖房利润个人低于25万 美元、夫妻低于50万 美元部分无需交纳资本增值税。

二、投资房

投资房一般用于出租,屋主维修出租屋的开支可由于抵扣租房收入,但一定要注意保留收据以作为证明材料。如果有雇佣工人也建议屋主从国税局网站上下载并填写1099表格,这样支付给工人的费用就可以用来报税;出租房的另外一种节税策略是折旧冲回。只有房子的价值可以折旧,土地的价值不能折旧;同时比如个人的保险单啊,外国买家的往返美国的机票啊都可以作为税收冲抵。

综上所述,美国房产无论从购买还是后期的出租,税收冲抵都非常的完善且稳定。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美国房地产越发完善抗金融风暴能力越发增强,大量的中国买家涌入美国房产市场,最夸张的时期一部《北京遇见西雅图》都另西雅图的房价上涨30%。目前,向佛州还有德州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投资不等人,有兴趣的朋友尽快咨询哦。

董明月个人简历:

工商管理专业,海外移民咨询师,曾就职于央企外企等多家移民公司,拥有十余年北美地区移民投资的咨询及案件办理经验,准确把握政策走势和客户需求,为有志赴海外发展人士量身订制海外移民、子女教育、安家置业、商务考察、基金投资、地产投资等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负责美、加、英、澳、欧等国的投资移民咨询和代理工作,能够精准把握各个国家项目的要求、特点和流程,特别擅长根据客户的不同条件、需求,为客户量身设计移民方案,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高效的管理方式,对客户进展中的细节予以落实跟进。

移民美国四年,我终于“认清”了自己...


移民美国这四年,我曾经自卑地把头低到了尘埃里,也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甚至一度怀疑人生就此沉寂。

历经四年彷徨、恐惧、抉择、努力,我才终于有勇气从尘埃里抬起了头,却欣喜地看见人生的画卷正从另一端缓缓展开,而心底的理想也正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从某种程度来说,移民美国只是我人生梦想的新起点,也是一次”豪华版”的自我发现之旅。

如果不是四年前那一次“勇闯美利坚”,即便已过而立之年,我可能也从未看清过自己,无从知道我的局限和狭隘,无法发掘自身的无穷潜力,还有深藏心底的热爱。

之所以说“勇闯”,是因为我和先生 * 次登陆美国本土,便是我辞掉工作举家搬迁而至。

如果当初选择留在国内,我可能还是混迹在北京798附近,多多少少沾染了些艺术气息,脚踩高跟鞋肩挎LV出入公司。早晨十点,磨一杯醇香咖啡,然后开始回复邮件,打上几通电话,签签积压在办公桌上的财务单据。赶上事情多的时候,我的办公室门外等着汇报工作或者签字的人还得排个小队,秘书需要安排一下接见的顺序。

如果遇到重要客户的比稿,下属会请我去会议室“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时间充裕的话,中午还可以开车去望京吃一顿像样的午餐,即便是外卖送到公司,其实选择也很多,而且味道也不错。

反正,只要不是业绩不好或者项目没做好而被客户召见,多数时候自我感觉都挺良好的,有时候甚至还会自我膨胀一下,误以为自己置身宇宙中心。

这么写,容易让外人误以为这样的工作很轻松,事实并非如此。

我的本意是,这样的日子长期过下去,会让当事人自以为已经 掌握了通往成功的某种密码,误把平台的优势当作自己的能力,把眼前的苟且当作生活的全部 ,把看到的一切当作真实的世界,甚至把别人眼中的“自己”当成了真正的自我。

就算明知这其中掺杂了一些虚幻和想象,但是,想要放下一切仍然需要很大的勇气。

毕竟,需要舍弃的是胜券在握的已知和稳稳的幸福:一份喜欢的工作、丰厚的待遇、熟悉的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上升的事业还有一直陪伴左右鼎力相助的家人。迎面而来的却是茫然的未知,举目无亲的他乡、一无所知的文化、早已忘掉的英语,还有不得不服的水土。

* 终,做出移民这个决定以后,我像是壮士断腕要远行一般,连续在北京约了两个月的饭局,跟上百位朋友、同学、家人一一道别。

1、从高空跌落,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考验的都是回弹力

作为职场人士,我们常需自问:

离开你所在的平台,你是谁?

当过去赖以生存的一切经验、技能、人际关系、语言,甚至思维方式全部失效,你还能做什么?

初来美国的这几年,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依稀记得那年夏天,洛杉矶的阳光耀眼夺目,来自太平洋的海风拂面,岁月静好,而我的心里却空空如也。人生 * 次感觉彻底自由了,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社交,自由到一无所有,才真正地体会到"移民党"口中的“好山好水好寂寞”。

那时,距离大学毕业十年有余,过去所学英语早已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老师。在美国大使馆面签时,勉强用英语回答了签证官的问题,答案还是提前上网搜索好的。以前在国内,我好歹还算是个“文字工作者”,时不时地写点儿啥抒发一下情感,而现在的语言,陌生到我几乎开不了口,更别提自由地抒发感情了。

出国前我们好歹还能算个大中产,即便每月挥霍完还小有盈余,出国后只有老公一人上班,我们很快就加入了时髦的“月光族”,想要挥霍还得花过去的盈余。

随着个人事业、语言能力、家庭收入的倏然跌落,我仿佛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就 如同电脑被强行关机,内心的成就感和优越感荡然无存,自信心也降至冰点。

看看周围移民出来的爸爸妈妈们,去教会交朋友,去社区大学免费学英文,接送孩子上下学及各种兴趣班,忙得不亦乐乎,剩下的时间专攻厨艺和烘培,有的干脆做起了代购。据说美国本土三大品牌的包包、各种鱼油保健品以及化妆品,都是国内的畅销货。

我要做什么?生活该朝哪个方向继续?骨子里我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当初决定出国就是为了寻求改变。出国才发现,移民真的不是搬家换个地方生活那么简单,除了人本身的“硬件”没变之外,所有的”内部操作系统”都需要更新换代。

既然生活让我来了一次"强行关机",我便选择了"冷启动",重建所有"数据"。

首先,要让自己走出心理舒适区。 我特地叮嘱先来美国打头阵负责租房买车的老公,不要选在熟悉的华人区,也不要选择舒适的独栋别墅,要找美国人聚集的社区先住下来。 * 后,我们在靠近比弗利附近的繁华地段租了一个小公寓。

房子很小,但是小区很大,出门就可以见到很多“歪果仁”。正是在这个小区中心的咖啡厅和花园,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听他们讲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一开始他们说什么,我几乎都听不懂,于是只能礼貌地点头微笑。随着英文的提升,我逐渐可以连猜带蒙加比划地交流了,而和他们交谈也帮助我建立了对英文的信心。

其次,在经历过 * 初的迷茫后,我很快就打定了主意, 要通过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来了解美国,走进美国。 我的目标是一年后入学USC的MBA,这在当时看起来有点不切实际,毕竟大学毕业时连续两次考研失败的惨痛教训仍然让我心有余悸。当时已是7月,如果想在下一年入学,意味着我需要在几个月内完成托福和GMAT考试,还要用英文完成简历、推荐信、申请文书等全部工作。

离开校园12年后从头学习英语,一时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于是我再一次选择了“冷启动”,直接报名了三个月后的托福考试,以试代练,按照考试要求 * 推进学习。为了逼迫自己快速把英文用起来,桌上的读物很快就变成了《经济学人》杂志,娱乐节目也调成了《Allen show》,有空就逼自己去街心公园跟老外聊天。

经过半年鏖战,我终于通过了托福和GMAT考试。

2、人生很多选择都需要计算投入产出比,但也有例外,比如爱和热爱

如果读书是为了在美国快速找到一份工作,对我这个年纪而言,申请南加州大学的脱产MBA,无论是时间投入还是昂贵的学费投入,都不划算。

先不说准备考试和申请就足足花掉了半年多的时间,过程中内心非常煎熬,多次想要放弃。 而 * 终考上之后压力更是扑面而来,课业繁重、蹩脚的英语以及美国文化的缺失让我四处碰壁。

课堂上,即便我对一些问题很有见地,可是用英语表达出来 * 多只是初中生水平,而且发音和语法还不如中学生。 因为听力不过关, * 初上课我只能听懂一半,有些学科由于完全没有背景,连猜都有难度。等我都能听懂的时候,马上就要毕业了。因为从不缺课,上课从不开小差,我的成绩也从 * 个学期大部分是B+,上升到 * 后一个学期全A,GPA 3.83(满分4)。

而我们跟外国同学的交情,也从开学时的经典对白"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升华到了一起吃着韭菜馅饺子,喝着北京二锅头。

直到MBA毕业两年后的今天,虽然还没有收回任何经济投入,我依然觉得这个书读得很值。

以我当时的高龄,如果在国内继续待下去,事业虽然还在上升,但是整个人却基本塑型完毕,曾一度感觉天花板就在头顶,似乎一眼就能看见将来。于是,主动诀别过去来到美国,一切归零。

感恩命运又给了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人生何其幸运。倘若不是这一次大胆尝试, 我不会发现我还拥有如此巨大的潜力,也不会发现我心中尚有热爱,更没法触摸着这广袤而多姿的世界。

出国以前,我曾以为自己知道得挺多、挺是个人物的,出来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尤其在看到这么多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后,我才发现, 原来人生可以这么活。

我在图书馆碰到的 60多岁的“义工” ,原来是有着自己工作室、出过3本畅销图册的画家;

我在公园遇到的80岁犹太老人其实环游过世界,还会五国语言,却神色宁静地给我念他写的小说;

我在RPV山上结识的83岁的德裔老太太,即便是在院子里干活也衣着考究,一身驼色的羊毛裙搭配一双小白鞋,银发梳得晶莹剔透一丝不乱;

我在小区咖啡厅碰到的毕业于UC Berkeley的美国军人Chris,上过伊拉克战场,转业后当过警察,现在转行在好莱坞演电影,却义务给我做了大半年的英语老师,还帮我修改了申请MBA的文书和简历,至今,我们还保持着联系。

而当我初到USC的教室,再一次被无数精彩的人生所打动:

毕业于西点军校每两年就必须随军队搬家的美国大兵;

去过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几十次的海军军官;

拥有两个孩子之后又收养两个孤儿的40多岁的俄罗斯大哥;

被Times和华尔街报道过的20多岁的埃及青年企业家;

哈佛毕业却从事着教师培训公益事业的热心女孩;

毕业于沃顿商学院84岁高龄的财务教授,每天像年轻人一样喝三杯咖啡,站着讲课7个~8个小时却依然思路清晰、口吐莲花……

* 令我震惊的是一位日本同学,每天在银行工作14个小时,依然坚持申请MBA,一年多内整整考了20次托福, * 终如愿来到USC。 他的努力彻底刷新了我对失败的认知。同样的事情失败几次可以被容忍? 坚持多久才能算得上持之以恒?

也许归根到底,让我震惊的不是他们每个人优秀的程度,而是 他们无限延展生命的长度,追求多元人生的维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虽然在我有限的、狭窄的人生通道里,有些经历我此生注定无法拥有,但是有幸的是, 我曾有机会触碰并感知它们。

以前的我总是慌慌张张,觉得女人30岁以后应该怎样怎样,总想追求某些正确答案。现在, 年近不惑之时,漂泊在异国他乡,才发现人生真的很长。此时的我,不再想要任何固定的答案,而对于未来如何而来的“不确定性”却充满了期待。

我也发现,年纪对于人来说真的只是一个数字。这个世界上,除了女性生孩子需要在40多岁之前完成之外(去年我的产科医生给一位50岁的女性顺利接生了孩子),其余想做的事,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限制。因为,所谓的早晚只是相对的,所有的焦虑都源于跟别人比较。 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来说,任何时候,只要做出改变就比没做要好,今天做出就比明天做出要早。

3、如果你不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迟早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人们经常会抱怨那些自己没有的东西,把精力耗费在各种”限制”上,而不是努力去发挥已有的优势。

回顾我来美国的前三年,一直在用“英语不够好,不熟悉美国文化,没人带孩子等”进行自我限制。尤其女儿出生后我当了“全职妈妈”,日子在喂奶、哄睡、洗澡、换尿布中流淌得悄然无声不露痕迹。天性乐观的我差点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有时躺在孩子身旁,想趁机思考一下人生,突然孩子哭醒。于是,再遥远的人生也得让位给眼下的喂奶哄睡。好几次在床上想到理想也曾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起身,后来多数因为困得睡了过去而直接变成了梦。第二天清晨继续平凡的日子,丝毫想不起前一晚因为什么而沸腾。 所有的理想都沦陷在一餐一饭、一醒一睡之间。

无数次想到将来,感觉非常渺茫,心中的理想在强大的现实面前不堪一提。我甚至在想,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到底哪个更有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和骄傲得不可一世之间的微妙界限在哪里? 虽然也深知 * 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光想,只会吓唬自己。

深陷迷茫中时,我一次次地拷问内心,我是谁?我热爱什么?我为什么要来美国?

对我而言,当初放弃一切移民美国,并不是为了老公和孩子而做出的"牺牲"。 客观来讲,美国的大环境恰好有益于先生的事业和孩子的学业,事实证明也更有利于小家庭的幸福。

主观上,换个环境生活,是为了能够过一次我真正想要的人生。年少时,我总想跟随着别人的脚步前进,以为走得多的路就是 * 正确的路。三十多岁以后,当我有了“主体意识”这种“奢侈品”,我才幡然醒悟, 原来世上没有什么 * 正确的路,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路。

在自我认知这条漫长而艰苦的路上,我们不断地抛弃旧我、迎接新我,同时也期待着遇见未知的自己。

闲暇之余,我还把自己送进了各种兴趣班,跟孩子们一起学滑冰、学网球、学仰泳。滑冰场上,别人都是家长在窗外“欣赏”孩子,我们家是孩子在窗外“仰慕”妈妈。

现在,女儿已接近一岁半,现实再一次摆在眼前,继续做全职妈妈还是重返职场?客观来说,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长大,安排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参加孩子们学校的各种活动,接送孩子上下学和各种兴趣班等,即便不工作也足以让我忙碌到飞。

只是,如果当初移民美国是为了寻求改变和自我突破,丰富人生经历,那么,全职妈妈是我想要的全部人生么?

还好,内心给出了诚实的答案。2018年,我要“重新出山”。我要在美国实现我的个人价值,活出属于我的精彩人生。

* 后,引用《哈利波特》中老校长对哈利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It's our choices, Harry, that shows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是我们的选择,而非我们的能力,证明了我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本文地址:http://m.ym16.com/y/31574.html

上一篇:生活还可这么美好 改变从移民西班牙开始

下一篇:西班牙移民到底有什么优势?如此的火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