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网

走访印度大华人社区:印度为何留不住华人心?

2020-11-06
印度移民条件

对生活在加尔各答的华人来说,上个月的端午节格外不同。“中国城”里迎来久违的“龙舟庆祝活动”,上百印度人参与其中,吃粽子、看舞狮,哪怕他们不知道屈原,没去过中国,也足以被这里浓浓的中华文化氛围所感染。“我小的时候,过节要比现在热闹得多”,本次活动组织者——65岁的华人李先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很欣慰这次活动的主要策划者是华人青年,只有他们珍惜中华文化,华人社区才有未来。”李先生的话令人鼓舞,因为连日来在加尔各答乃至全印度最大华人社区的走访经历让记者意识到,在印华人的辉煌恐怕只属于过去,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后遗症,产业升级带来的商业环境变迁,家族式企业中“富N代”的创业惰性,以及华人社团间常见的内斗,都严重阻碍着华人社区的复兴。

“中国城”曾是“淘金之地”

位于加尔各答东郊的“塔坝”,是印度最大的华人聚居区,约有2000华人生活于此。他们大多是祖辈从广东梅县以及湖北天门移居到此,有些家庭已传至第六代、第七代。来到这里,坑洼不平的道路,混乱不堪的车流,杂乱无章的店铺门脸,要不是几家中餐馆门口的红灯笼和中文牌匾,没人会把这儿跟当年红红火火的“中国城”联系起来。

“有不少记者问过我当年中国城的情景,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当时比现在红火多了”,在“塔坝”经营餐馆和旅店的李先生说,“我6岁随母亲来到加尔各答,当时父亲和祖父在这里有工厂,主要生产皮革和鞋子。我很小就知道加尔各答的皮靴很出名,出口到世界很多地方。听家里人说,哪怕是在日本人打到缅甸时,加尔各答皮具市场也很火,前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也以穿加尔各答生产的皮靴为荣。”

上世纪50年代是加尔各答华人的黄金期,仅“塔坝”的“中国城”就有两万多中国人,他们基本垄断了加尔各答制革工业,大大小小的皮革加工厂、制鞋厂不下200家,餐饮食府更是遍布街巷。据李先生回忆,当时在“中国城”里卖广东小吃都能赚钱,中国人来印度确实是为了淘金。

转折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中印关系恶化,数百华人在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前就以各种名义被驱逐。战争爆发后,在印华人财产被冻结,工厂关门,商铺被封,不少人被当作间谍抓起来,哪怕是释放后都不得在原居住地定居。随后,在印华人数量锐减,不少人回到祖籍地或迁至东南亚。

印度经济政策的转变也令不少华人丢了饭碗。2000年前后,印度经济改革步伐加速,一些污染大、耗能高的企业被赶出大城市,加尔各答华人拿手的皮革业就是其中之一。在迁移至城郊的过程中,一批华人工厂被迫转让或倒闭。李先生说:“我就是那时走投无路才干起了餐馆,当时一天能有三四家债主找上门,不改行就只能去当乞丐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印华侨华人只有约5000人,其中3000多人在加尔各答,1000多人在孟买,不到500人在新德里,剩下的分布在海得拉巴和班加罗尔等地。这些华人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以及高中以下的学生,经营餐馆以及出租房屋是主要收入来源。“塔坝”的林先生有6个子女,他跟记者说:“能走的都走了,我两个女儿嫁到加拿大,儿子准备去外国读书,年轻人谁会想留在这儿?”

战争余波让华人小心谨慎

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只持续了一个月,但两国间由此产生的裂痕至今未修复,对在印华人来讲,认同感、归属感的丧失,更像一道无形的墙将他们挡在印度主流社会之外。

《环球时报》记者在印度北部城市西姆拉采访时遇到一名姓谷的餐馆老板,他向记者回忆说:“我1岁时跟家里人从广东到加尔各答生活,没几年中印战争爆发,好多中国人无故被抓,至今都没给个说法。这么多年过去了,西姆拉只剩下3户华人,开个小餐馆,卖卖鞋。说句惭愧的话,现在都不好意思回广东老家。”

在加尔各答做餐饮的王先生生意不错,三层高的酒楼有两栋,一到周末及节假日,酒楼客满,等候的私家车一直排到院外。即便如此,王先生仍感叹华人在印生存艰辛。他对记者说:“中印战争很短,但包括华人在内的所有印度人的心态都产生了极大变化。华人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平安是福。而很多印度人则把在印华人与印度东北部各邦的人同等看待,认为他们不值得信赖,只配做些低等的服务性工作。”

现旅居加拿大的谢明通从小生活在加尔各答,他跟随父母经历了日军侵袭、印度独立、中印边界战争以及之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时刻。他在2011年出版的《淡忘了的一族——生长在印度的华裔》中写道:“哪怕是日军在缅北的侵袭都没有让加尔各答华人退缩。可以说我的家人在1945年前后离开加尔各答前往新德里并不是战乱所迫,而是看到了更好的商机。”

相比之下,中印战争的影响要深远得多。谢先生的这本书以及多种文献资料显示,当时全印各地大批华人被关进位于印度西部拉贾斯坦邦沙漠地带的德奥利集中营。被抓时这些华人家庭往往拖老带小,而且是除了衣物不许带任何物品。尽管多数被关押的华人最终得到释放,但他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一下从小康转入赤贫,即便回到原住地也只能白手起家。

对于关押华人的这段历史,印度政府一直没有给出明确解释,更没有相应的赔偿。这令不少在印华人至今对印度政府缺乏信任,甚至以此为由不愿加入印度国籍,虽然自己家族几代人都生活在这里。

一座被废弃的华人学校

除了在“中国城”经营餐馆,李先生也是加尔各答印华文化发展协会的创立者之一。他带领记者来到“中国城”里最负盛名的华人学校——培梅中学。走进学校,记者立刻被这里的青春气息感染。雨后泥泞的足球场上,几十名华人小伙正在投入地拼抢。足球而非板球,这是这里区别于印度其他地方的标志。来到培梅中学四层教学楼的楼顶,记者又发现一处迥异于印度其他地方的景观——关帝庙。庙里不仅有关老爷,还供着财神爷,颇为有趣的是,庙门口的马夫被塑成印度人模样。

“这里看起来热闹,但实际上已经4年没有学生”,李先生的话令记者颇为惊讶:“这些来学校踢球的学生都在别的印度学校上学,他们很多人的汉语很差,以后的出路大多是出国念书争取留在那里,很少有人会留下。”李先生感叹道:“想当年,这里光华人学生就不下1000人,我的孩子都是在这里念的书,可惜现在因为华人社团内部的争斗,学校荒废了。”

加尔各答华人的皮革及制鞋业日渐萎缩,一个主要原因是印度各地类似企业增多,华人经营的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变大。那是否留在“中国城”的华人就只能做做餐饮,或是靠出租祖上留下的房子赚取房租?李先生给出否定回答:“这里很多人都是客家人,客家人闯世界靠的是勤奋。不自己动手,不自己找出路,那只能把路越走越窄。”

李先生向记者说起年轻华人融入印度社会的经验。他所在的协会多年前曾跟当地军队有过合作,当时军队想学中文,而“中国城”里的华人既会汉语又会印地语,甚至孟加拉语。当时有人害怕去军营里教学,但不少年轻人愿意试一试,后来有人在那里一教就是一年多。其间,有华人青年违反交规被要求出示证件,交警一看是军营出入证,立刻放行。

“这些经历足以让他们骄傲,只要敢闯,总会有出路。”说到这里,李先生指了指远处一片未竣工的高楼区:“那是华人和印度人共同开发的房地产,在中国城的范围内,吸引有实力的印度人来投资也是一条路。只要肯干,总会有出路……”

社区前景,计划没有变化快

在端午节重新举办“龙舟庆祝活动”是“塔坝”“中国城”复兴计划的一部分。印华文化发展协会会长钟先生告诉记者,很多人看好华人社区的未来,前些年新加坡驻印大使考察“中国城”旧址后表示要投资建设,后来加尔各答市市长表态说印度有自己的重建计划。印华文化发展协会虽然只有十几个人,但加入其中的青年人都是实干者,他们也向市政府提交“中国城”发展规划书。

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中国城”的重建更多只在口头上,现实的衰败甚至令一些人不敢憧憬未来。记者驾车驶上城市主路之前,路过一处据说是市政府花“巨资”建的中国牌楼,这里曾被规划为“中国城”的入口。现在看,这座不伦不类的仿古建筑丝毫没起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反而成了当地人质疑政府挪用工程款的物证。

“塔坝”的华人是在印华人的缩影,他们历经百年打拼在印度占有一席之地。论生活水准算“中等偏上”,但其生存环境较兴盛时期明显衰落。对于这一点,接受记者采访的华人均不否认,但他们几乎都不认为华人社区将走向消亡,不少人认为印中关系日益走近或许会给他们带来更多商机。更重要的是,最艰难的时刻印度华人都挺过去了,何况是现在。(驻印度特派记者 邹 松)

小编推荐

新西兰奥克兰华人和印度裔联合游行 要求政府改善治安


新西兰奥克兰华人社区近年来深受治安恶化之苦。特别是妇孺和小生意业主,似乎已经成为抢夺和抢劫犯罪的目标。

当地时间4月30日下午,奥克兰华人和印度裔社区近三百人在奥克兰南区闹市区游行,抗议日益恶化的治安环境,呼吁政府增派警力和其他资源,并通过修法打击治安犯罪。

这次游行的最初发起者,是由奥克兰亚裔移民组成的“预防犯罪群组”组织。在微信、脸书等社交媒体的推动和催化下,消息很快传开。

当天下午2时,已有200余人来到集合地点。他们统一佩戴黑纱,寓意为奥克兰治安太差,“法律已死”。

主要由华人和印度裔居民组成的队伍延绵上百米,沿着奥克兰南区主干道Great South Road一路向南面的Manukau镇中心走去。游行队伍沿途高呼“够了!”“路面需要更多警察”等口号,要求政府改善治安。

华人社区的联络人杨先生20年前移民新西兰,如今在南区经营自己的小生意。他介绍说,华人社区近年来深受奥克兰治安恶化之苦。特别是妇孺和小生意业主,似乎已经成为抢夺和抢劫犯罪的目标。

在参加游行的市民中,不乏亲身遭遇过治安犯罪的受害者。在随机采访中,受访的受害者均表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件没有侦破。为此,这次游行抗议的一大诉求,便是希望政府听取民众对治安的不满。抗议者希望,政府一方面可以加强警力上街巡逻,另一方面也应该收紧对刑事犯罪的处罚,特别是对青少年犯罪的处理。

行动党副党魁、前华人国会议员王小选也参加了游行。他表示,作为新西兰社会两大主要的移民群体,华人社区与印度社区这次联合发声,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也希望政府能正视治安现状并采取措施改善。

今年3月,新西兰总理Bill English表态将增拨3.88亿纽币加强警力,并提出一揽子承诺。

本月初,新西兰警务署长Mike Bush宣布,未来4年将新招募880名警察,其中奥克兰获得超过四分之一的配额。

新西兰移民就业遭歧视:看到华人和印度人名字就淘汰


曾有在新西兰留学归国的朋友告诉我,华人在新西兰找工作特别难,我对此将信将疑,因为也有不少在新西兰生活的朋友,工作都不错,也许是这位新西兰朋友英语不过关,加上没有工作经验才导致找工作困难,然而近日,新西兰的一家主流媒体NZ Herald的报道坐实了此事,新西兰移民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像新西兰人的名字才好找工作。

42岁的印度移民Faiaaz Contractor是金融业精英,但2003年他刚移民到新西兰的时候,他只能在加油站找到工作。

如今他是ANZ银行业务发展经理,而他相信这完全是因为自己把名字改成了Frank,听上去更像新西兰人。

“一个朋友建议我改名字,于是我决定在简历上使用Frank这个名字。不知是否是巧合,我的机会开始多起来,并最终回到了金融行业。”

AUT大学多元文化教授Edwina Pio的一项研究则发现,新西兰移民们正在通过起一个新西兰名字,增加求职成功率。

在研究“个人的名字是如何影响工作”这一课题时,共有20位雇主和雇员参与了面对面访谈,还有70人参与了电话访谈。”

一位雇主承认,对一些人来说,伊斯兰教名字就意味着恐怖主义。一个穆斯林则表示,他在求职时已不再使用他伊斯兰教的名字Muhammad,因为人们对穆斯林的偏见会导致求职困难。

Lin女士 (化名)是一家新西兰大学的招生经理,她曾与新西兰中小企业雇主举行座谈,讨论过学生求职中遇到的困难。

对方曾向她解释过个中缘由:新西兰的中小企业主没有实力对员工进行培训,而新西兰的法律对劳工保护又非常严格;一旦录取后,即使发现员工能力无法胜任工作,也很难将其辞退。所以新西兰的中小企业雇主更倾向于雇佣有经验,和他们沟通没有语言和文化障碍的人。因此,一些雇主会把求职信上的亚裔名字过滤掉。

但相对来讲,大企业在这方面的顾虑就比较少。一个是大企业里来自不同文化的员工比较多,大家不认为和移民沟通会是个问题。另一方面,小企业的客户群体多是本地人,而大企业的客户很多都具有海外或移民背景;你的华人或者印度裔身份甚至是优势。

Lin女士指出,小企业的操作方式的确不公平,不过出发点并不是种族歧视。“如果你能表现出超强的工作能力,他们一样会聘用你。”Lin女士还建议国际留学生多积累一些实习经验,“不要在意实习是否带薪,积累经验对于未来求职和申请新西兰移民最重要。”

印度尼西亚入籍 如何快速移民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尼语:Republik Indonesia,英语: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度尼西亚”(Indonesia)。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英语普及率很高,另外,华人间大部分使用粤语和台湾语等。

一、印度尼西亚快速入籍项目介绍

印度尼西亚快速入籍项目是一步入籍项目。印尼是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素有“热带宝岛”之称。其中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印度尼西亚快速入籍项目优势

费用低:印尼护照入籍费用比传统国家移民费用低得多;

申请门槛低:无语言,无面试,无移民监,无资金来源证明要求;

无移民监:没有强制居留要求;

办理周期短:签订协议后2~4个月即可拿到印尼护照

三、印度尼西亚快速入籍申请条件

申请人按本计划提交申请时,年龄必须在18岁或以上。未满18岁的申请人必须与监护人一并提出申请;

申请人无犯罪记录;

印度房地产大亨放弃印度身份,成为塞浦路斯公民是为什么?


根据报道得知,印度房地产大亨苏伦德拉·赫然安达尼(Surendra Hiranandani)确认放弃了印度公民身份,成为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岛国公民。对放弃印度公民身份一事,赫然安达尼表示,并不是为了享受税收优惠,而是为了便于做生意。越来越多的富豪选择移民塞浦路斯。那么,成为塞浦路斯公民后可以享受哪些税收优惠呢? 。

首先,塞浦路斯的企业所得税仅为12.5%。

其次,办理塞浦路斯身份的外籍人士,只要Ta受雇于塞浦路斯企业并且年薪超过10万欧元,就可以享受50%的所得税减免(从受雇佣当年算起可以享受10年该项优惠)。不符合50%免税资格的外籍人士可以享受20%的所得税减免(该项优惠政策截止到2020年)。对于 * 次移居塞浦路斯的非定居外籍人士,可以完全免除对其股息和利息收入的征税,该项优惠在接下来的16年里完全适用。

除此之外,在塞浦路斯除不动产以外的资产可豁免资本利得税,同时,不动产过户费享有50%的减免,如征收了增值税,则不再征收不动产过户费。

塞浦路斯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还实行低累进所得税税率,并且收入的前19500欧元免征税,同时,没有财富税、遗产税、赠与税,因此被视为 * 的资产安全港湾。移民塞浦路斯可享受低税优惠。

塞浦路斯永居申请条件

1、主申年满18周岁;

2、无犯罪记录;

3、在塞浦路斯购买净值30万欧元或以上的房产;

4、在塞浦路斯存3年3万欧的定期存款。

塞浦路斯入籍申请条件

1、主申年满18周岁;

2、无犯罪记录;

3、在塞浦路斯购置200万欧元的房产(可多套),房产可出租,三年后房产可出售,只需保留价值50万欧元的房产用于自住。

移民加拿大:为何印度人比中国人更容易移民?


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中国父母教育理念的改变,近些年中国人几乎活跃于全球热门国家的移民、留学、投资、旅游等各类排行榜顶端。移民加拿大的步伐也不例外。

加拿大,凭借其优越的教育资源和福利资源,一直占据中国人移民目的国榜单前三。但中国申请人并不是拿到 * 多加拿大永居配额的来源国,相反,从2014年开始,一直是印度人跑在前头。这是为何呢?

根据加拿大联邦移民局公布的移民数据,2017年加拿大的移民来源国排名中,中国有近3万人获批加拿大永久居民,印度则是5万!

出现这样的数据转折,与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因素是核心所在。

经济类移民是所有移民种类中对加拿大经济和文化 * 具贡献的群体,也是加拿大移民政策中 * 重要的一部分。

* 初,加拿大对申请人的学历、语言、工作经验等门槛要比现在宽松许多。移民申请个案不断激增,审批进度却相当缓慢。以致于积累个案达到崩溃边缘,加拿大政府不得不N次暂停各类移民申请,其中就包括至今无限延期暂停申请的联邦投资移民。

据数据统计,当时“一刀切”的联邦投资移民的个案积压约5.9万宗,其中近9成申请人来源中国,对中国申请者影响严重。也就是在2014年,中国移民的数量断崖式下跌,只有2.6万人获批。

大量中国申请人将目标转向投资门槛仅50万美元的美国EB-5投资移民。2015年6月,同样是因为申请量激增累积过多,中国内地申请人历史性迎来了EB-5排期。

不难看出,有能力和机会移民出国的大多数中国家庭,更倾向申请简单,学历、语言要求低的投资移民途径。

根据加拿大移民部门之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从2015年1月1日开放申请的联邦移民“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在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众多的印度人成为了 * 大的受益群体。

2016年和2017年,印度分别以11037份和36310份邀请,连续两年排在 * 位,分别占总邀请数量的33%和42%。即使许多中国申请人通过萨省、新省等省的低门槛技术移民项目获批,但2016、2017这两年,获邀永居申请的中国申请人分别只占总量的8%(2741人)和9%(7466人)。

而今年度仅开放1900个全球配额的魁省投资移民,却为中国地区分配了1235个名额,占比65%。尽管如此,每年度的配额争夺仍然相当激烈。

加拿大从2014年开始不断收紧投资移民政策,魁省投资移民对申请人无语言、学历要求,无年龄限制,抵加后又无需创办企业、经营生意等宽松门槛,等同于“ * 后一扇敞开的大门”。今年度的名额已进入焦灼阶段,建议意向人士把握 * 后的时机。

魁省投资移民申请要求:

1.申请人在过往5年拥有2年以上的经营/管理企业经验;

2.申请人成功赚取加币200万或以上的家庭净资产(包括银行存款、房地产、股票、债券、生意等)。

加拿大华人聚集区域在哪?为什么华人喜欢移民加拿大?


很多华人移民刚刚移民到加拿大,都会选择在加拿大华人聚集区域买房或者生活,毕竟大家在陌生的国度,可以相互扶持,共同面对一些困难。那么,对于想要移民加拿大的申请人来说,加拿大华人聚集区域在哪里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加拿大华人聚集区域。如果想去加拿大移民的朋友就不要错过了。

一、加拿大华人聚集区域在哪

众所周知,华人喜欢抱团生活,无论在哪里生存,因此在加拿大形成了很多的华人聚居区。但是需要知道的是,由于加拿大的发展不平衡,像草原三省人迹稀少,华人一般不会去哪里,而是选择随着经济发展而流动的,主要以一线城市为主。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多伦多以70万的人数当仁不让排名第一;第二名是近50万人数的温哥华;除此之外,蒙特利尔和卡尔加里都在10万多。这5大城市中的华人占全加总数的近90%;而多伦多和温哥华更是占全国总数的68%,由此可见,华人分布相当集中。

二、为什么华人喜欢移民加拿大?

1、完善基本福利制度

大家都知道,加拿大有相当完善的福利体制,特别是在医疗福利制度上,就连美国也比不上。每年,加拿大联邦政府会拨款于医疗保健福利上,各省政府也都提供价廉且优质的保健计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加拿大,病人看医生,除牙科和眼科外,基本不须支付诊金、住院和手术等费用,只须支付处方类药费即可。

2、生活品质优良

事实上,加拿大是一个资源丰富,人口却相对稀少的国家,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国家。加拿大以其优异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而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这也吸引了很多移民。

加拿大,凭借其早年积累下来的资产优势,能够为加拿大公民及移民提供丰富的移民保障,很多加拿大移民也是因为加拿大的高福利与加拿大移民条件要比美国宽松很多,而选择移民加拿大。如果申请人想要移民加拿大,就抓紧时间移民吧!

印度拟扩大加拿大油气进口


加拿大移民经商:印度石油部长Dharmendra Pradhan 于7月3日率团访问加拿大,参加为期3天的第二届印加部长级能源对话。双方讨论了加强在石油、天然气、清洁能源、输电等领域合作。印方还强调,将扩大加拿大石油的进口量。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Greg Rickford在与Pradhan会面时表示,加拿大渴望扩大与印度的能源贸易。“加拿大与印度深化能源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对两国产生长期双赢效益。我们已准备好,通过能源互补深化战略伙伴关系。”

为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印度对加拿大越来越感兴趣;加拿大同样视印度为需求巨大的消费市场。能源互补拉近了两国的距离,能源对话试图通过加固政府间和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增加就业,实现经济繁荣。

渥太华正将加拿大打造成一个安全、可靠、负责的能源生产商和供应商,拥有支持印度增长能源需求的资源和专业技术。2012年,印度成为全球第4大能源消费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4年至2025年,印度将成为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另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印度石油消费量增速将在2013年至2040年间达到峰值。

“欧佩克是印度重要的原油进口地,考虑到经济利益和长期战略,我们希望实现进口途径多元化。”Pradhan说,“印度已增加了从西非和拉美的进口量,还可能扩大加拿大原油的进口量。”印度国家石油公司(IOC)在东北部的帕拉的卜港口新建了一座炼厂,日炼化能力为30万桶,原料为加拿大西部的油砂油。

Pradhan补充说:“相比2013年的300万桶,到2030年,从加拿大的进口量将翻倍至600万桶。”

印度国油总裁Ashok对此表示赞成,称扩大加拿大进口量有两个前提:一个是“经济性”,一个是“运油途径”,具体细节并未透露。

另外,新德里还表达了从加拿大进口天然气的想法。渥太华称,未来10年,加拿大可向印度供应440亿立方米天然气。印度国油正在投资加拿大LNG项目。

部长们还讨论了如何为印度参与加拿大矿业和油砂活动提供机会,以及增加加拿大向印度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深化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清洁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输电、碳捕获和存储。两国还将通过大学间合作,提高技能发展,共享资源信息。

两国部长计划于2016年在印度召开第三届印度-加拿大部长级能源对话。

4000年前印度移民定居澳洲


一项遗传学研究显示,4000多年前从印度来的移民在澳洲大陆定居下来。这一发现推翻了以下观点:该大陆自从大约5万到4.5万年前第一次被殖民开始,就一直保持与世隔绝的状态,直到欧洲人在十八世纪发现澳洲,这种局面才发生改变。

DNA证据暗示,印度移民并不是通过步行完成的,事实上他们是乘船来到这里的。澳洲首次殖民地化,是由通过长途步行走出非洲的人类完成的。科学家认为,人类离开非洲后,经由阿拉伯海岸、穿越印度、抵达印尼和新几内亚岛,并最终穿越一个远古大陆桥,来到澳洲。根据“普遍的看法”,他们抵达这里后,与澳洲的土著居民和其他世界没有任何接触。然而现在的DNA证据显示,大约4230年前出现第二次人类定居潮,这种情况发生在欧洲人第一次踏足这里很久以前。

欧洲人1606年从一艘船上远远看到澳洲后,第一次来到这里。在海军上校詹姆斯-库克1770年抵达该地,宣称它属于英国以前,还有另外53艘船只踏足此地。

对现在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领地的土著居民的DNA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他们多达11%的遗传基因与印度人一样。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地区并未发现他们的DNA,这一事实表明他们是直接穿越印度洋,而不是通过步行来到澳洲的。有趣的是,考古学记录里显示,澳洲野狗在大约相同时期来到澳洲,这说明它们有可能是由这些印度移民用船运来的。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伊莉娜-普嘉鹤博士称,国际科研组认为,土著人口是在141代前拥有印度人的DNA的。假设每一代平均是30年,那么遗传学家就能断定印度人口是在大约4230年前来到澳洲的。她说:“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个年代也与澳洲考古学记录里的很多变化相符,这包括庄稼处理、石质工具技术(细石器第一次出现)和化石记录里澳洲野狗最初样子的突变。由于我们发现在大约相同时期有印度人的基因融入澳洲,因此这些变化很有可能与这次迁徙有关。”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马克-斯通金说:“澳洲被认为是人类离开非洲后,最早移民选择定居的一个地方,但是此后这里似乎就与世隔绝了。”这项研究对344个人的DNA进行分析,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这些样本是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亚、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北领地的人那里采集的。

移民网(ym16.com)为您提供最全面最新的移民相关知识和政策,帮助您解决移民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其中《走访印度大华人社区:印度为何留不住华人心?》的内容由移民知识小编2023精选编辑整理而成,希望对您的移民有所帮助,欢迎您通过印度移民条件专题访问更多精彩移民内容。

本文地址:http://m.ym16.com/y/30426.html

上一篇:语言签证等影响 中国留学生在英求职前景仍不乐观

下一篇:世界银行:全球贫困人口增加 14亿人受困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