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网

背包客数量下降 农民呼吁政府出台农业签证

2020-07-20
移民农业经验

据报道,内政部数据显示,去年有8000名背包客申请来澳打工度假遭拒。 打工度假的总体数量持续下降,2017 – 18年度只有210,456份签证申请获批,而去年则为211,011份。这促使依赖背包客的农民再次呼吁政府出台农业签证,以解决整个行业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背包客数量在过去五年中有所下降,417签证类别的申请数量减少,该签证覆盖英国、台湾、香港和许多欧洲国家。去年417签证有55,162份首年申请——低于前一年的159,444份——其中152,622份申请获批。 第二年417签证申请——只要背包客在乡镇地区工作满三个月就能够申请——增加到38,076份,但5248人被拒。

Photo by Kun Fotografi from Pexels

共有25,203份462份签证的申请,其中包括来自美国和中国等国家的度假者,25,006份获批。

维州农民联合会(Victorian Farmers Federation)园艺分会会长杰马诺(Emma Germano)表示,这些数字显示了为什么需要专门的农业签证。即使打工度假者达到顶峰,也不足以填补劳动力短缺。

园艺之声(Voice of Horticulture)主席查普曼(Tania Chapman)说,这一下降影响整个澳洲乡镇地区。因為这些人將在澳洲旅游,所以实际上是澳洲经济的损失。目前联邦政府正考虑出台专门的农业签证。

小编推荐

悉尼Wollondilly Council出台政策,限制每户家庭养猫数量


据Domain消息, Wollondilly市政厅将出台政策要求该区居民把家中的猫进行“绝育”手术。

市政员Simon Landow呼吁猫狗在法律面前平等,对制造麻烦的流浪猫和流浪狗进行惩罚

除市长Judith Hannan外,所有市政委员在星期一市政会议中都支持Simon Landow呼吁当地政府部长修改2008年宠物法案(Companion Animals Act 2008 )。

Landow指出,在法律面前猫狗是平等的,应该对那些“制造麻烦”的流浪猫和流浪狗进行惩罚。

“这些猫到处乱跑、抓挠、啃吃野生植物、为所欲为。”市政员Landow说道,“同样道理,如果狗跑出去,其主人应该受到惩罚,这只狗也应该因制造麻烦受相应惩罚。”

Landow表示,主人们应该采取 “适当防范措施” 防治猫离家出走。

Cr Landow 说: “除非猫主人是注册饲养员,否则宠物法案应硬性要求猫进行 “绝育” 手术,由此来限制家庭猫的数量。”

他呼吁政府简化动物注册流程,如果发现宠物不断出入野生保护区,应加大对其主人的惩罚力度。

为了保护野生生物,上个月Wollondilly市政厅宣布将Scotcheys Reserve、Silverdale and Lyn Gordon Reserve 和Thirlmere wildlife protection areas作为保护区,严禁猫出入这些地区。

市政员Matt Gould对此表示“完全支持”。

他认为如果要立法限制猫的数量,法律应只适用于未来的猫主人。

然而,市政员Hannan则提出反对。她表示该项提议法案不公平,因为并没有立法强制要求对狗进行“绝育”手术,也并没有限制家庭养狗的数目。

市政员Noel Lowry表示他并不担心这项法律,因为也有条例规定每户养鸡的上限。

“猫带来很多毁坏,”他说,“就应该修订法律限制它们的数目。”

澳政府计划限制留学生数量来遏制移民


据报道,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近日表示,截至2017年6月,悉尼及墨尔本人口分别增加10.2万及12.5万人,其中移民分别为8.5万及8万人。两市新增人口数量占全澳新增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莫里森称,政府将出台更严格的移民政策,以应对墨尔本和悉尼飙升的移民人数。同时,联邦政府也准备减少赴澳留学生数量。

事实上,这并非澳洲政府官员首次发出限制留学生的呼声。今年6月,新州审计署长就表示,澳洲本地高校对海外留学生源的依赖日益严重,呼吁大学未来在招生的过程中要控制海外留学生的数量,尽量偏向于本地学生一些。

官员的这些道理相信公众也都懂,问题是用限制留学生数量来对冲移民数量飙升会不会成为联邦政府的一厢情愿,这项决定会不会在各大高校面前碰壁?或者说至少曲高和寡?要知道,留学生的多少可是直接关乎高校的收益,甚至整个澳洲经济。

数字是可以说话的。据统计数据显示,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悉尼大学在2017年从留学生身上收取了将近28亿澳元的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23%;而从本地学生身上只收入20亿澳元。目前这两所学校70%的留学生都来自中国。

或许单从收入这一层面并不能完全体现出留学生的价值。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看看一些海外留学生比例较小的大学财政惨状或许更直观——新英格兰大学去年的收入仅为1500万澳元;而南十字星大学去年更是入不敷出,出现了财政赤字。

今年7月有媒体就留学生招生规模对澳洲八大名校进行调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表示将不再增加学生入学人数,理由是进一步扩张对质量造成威胁。新南威尔士大学承诺将维持其目前四分之一的国际学生比例。昆士兰大学表示将继续欢迎本科,研究生及更高学位的国际学生,目前没有将国际学生数量限制在当前水平的计划。墨尔本大学称该校近年对留学生需求很高,未来这种强烈需求仍会持续。

八大名校联盟G08的一项研究表明,八大名校的每三名留学生,每年为澳洲经济贡献100万澳元,而入读G08大学的所有留学生的总体经济影响为澳洲提供了7.3万个工作岗位。G08联盟主席、新南威尔士大学校长Ian Jacobs称,国际留学生对澳经济是极大的刺激因素。除了大学学费外,国际学生还可以在零售,交通,旅游和制造业的相关工作岗位上创造就业机会。

很明显,留学生的经济贡献已经成为澳洲教育体系重要的收入来源,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高校管理者试图平衡账本的更重要的杠杆。一旦留学生数量大幅度下滑,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然而,一个让各大名校不愿看到的新调查表明,在希望来澳学习的国际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由于学费和生活费过高而不能来澳留学。现在很多澳洲大学的学费上涨幅度高于通货膨胀幅度,并把负担转移到留学生身上。

毫无疑问,这种留学生数量自然递减的趋势若与政府限制留学生数量的政策形成叠加效应,势必会对价值320亿澳元的留学经济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既要享受国际留学生带来的经济红利,却又怨怼留学生增加了教育移民,鱼和熊掌怎么可能兼得呢?!

如何理性看待留学生数量在整个移民群体的合理占比,平衡好留学生与移民数量激增的矛盾,才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最应该做的事儿,而随意武断的“一限了事”,未必能够得到双赢的结果。

专家呼吁:澳政府应为澳大利亚气候问题做出努力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重,而作为独立的大洲国家澳大利亚,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也颇为巨大。环境给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引发了多方对澳大利亚气候的关注。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澳大利亚气候变化管理局11日发布的科学评估指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且容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专家呼吁澳政府在气候变化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2019年6月的官方数据显示,自2015年签署《巴黎协定》以来,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连年上升。此外,澳海洋科学研究所对大堡礁进行评估发现,过去五年大堡礁珊瑚面积大幅减少。

澳联邦科学机构表示,大堡礁北部和中部的硬珊瑚覆盖率正接近或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大堡礁南部的硬珊瑚覆盖率也在减少。

澳气候变化管理局呼吁澳政府推出强有力的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环境问题。

根据《巴黎协定》,澳大利亚承诺到2030年将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6%至28%。为此,澳大利亚必须在减排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实现“零碳经济”。

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澳大利亚在数百年或者是数千年之后,就面临着被淹没的危机,自此澳洲岛屿将不复存在。在这样的危机面前,众多的澳大利亚环保人士大声疾呼也是在所难免的。

虽然,据数据显示,袋鼠国是世界上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但这依然不能改变澳洲气候,因环境的变化变得更为极端的情况。

全球间的流动性加强,而各个国家对环境的影响也势必会给澳洲带来影响。而从各个大洲来到澳洲的人们,所带来的必不可少的环境问题,也使得澳大利亚气候遭遇考验。

澳大利亚气候危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人们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对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如果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保护逐渐逝去的绿色,也许气候危机会有所减弱。

加拿大政府投资于ACC学院农业项目——曼省提名留学移民


作为加拿大农业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加拿大和曼尼托巴政府在五年内为阿西尼波因社区学院(阿希尼伯因社区学院)提供95万美元,以支持专注于园艺作物开发和产品扩展的研究,该学院的领域到“田野到餐桌”应用研究项目,农业部长拉尔夫艾希勒今天宣布。“田野到餐桌”是阿希尼伯因社区学院发起的一系列倡议,旨在通过教育、研究和推广加强当地的食物链。曼省提名留学移民也是加拿大当今非常火热的移民方式。

艾希勒说:“我们很自豪,这笔资金将增加曼尼托巴园艺业的竞争地位,同时努力支持和提高国内加工和出口能力。”“这笔资金将确保曼尼托巴的园艺业将继续受益于阿西尼波因社区学院正在进行的研究,以保持曼尼托巴生产者在发展我们的农业食品部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通过学院的园艺生产和食品可持续性项目(由教员研究人员领导)发展和扩大了知识和专业知识,显著提高了曼尼托巴独特水果和蔬菜产业所需的领域、温室和农业加工研究能力。该领域到分叉倡议也有助于为参加园艺生产、可持续食品系统和阿希尼伯因社区学院烹饪艺术项目的学生制定课程,为学生提供应用研究项目和其他实践学习机会。

“农业仍然是我们学院项目领导的一个领域,”阿西尼波因社区学院院长马克·弗里森说。“我们很高兴得到省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支持,继续由我们优秀的教职员工进行重要而有意义的应用研究工作。这些领域到领域的项目将在未来几年为学生和社区带来回报。”

阿西尼伯因社区学院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研究项目包括通过可持续的温室能源模型在加拿大北部和偏远地区建立能力,评估和确定曼尼托巴商业生产中最可行的甘薯品种,以及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对抗商业作物大葱中的肉毒杆菌颈腐病。

加拿大农业伙伴关系为期五年,耗资30亿美元,其中包括20亿美元用于各省和地区的成本分担战略举措,10亿美元用于联邦计划和服务。

曼省提名留学移民项目

项目介绍

加拿大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直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亲睐。加拿大普通大学的留学成本为4~8万加币/学年,且毕业后需自行找工作申请工作签证,移民之路遥遥无期。曼省留学就业移民项目只需花费40万人民币即可收获在加拿大留学和就业的经历,并可获得加拿大永居身份,一人办理,全家获益。

【项目优势】

◆申请门槛低,无资产要求

◆办理周期短,快速登陆加拿大

◆真实的工作,获得曼省雇主发出的Job Offer

◆移民风险低,留学+工作+移民一条龙服务

◆工签阶段全家即可享受加拿大多种福利

◆移民花费少,全家均可获得加拿大身份

西班牙财政部:西班牙中央政府的赤字率将继续下降


西班牙当地时间27日上午,西班牙负责预算事务的国务秘书玛尔塔·费尔南德斯发布最新数据,数据表明今年10月份西班牙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占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13%,相比8月份时的4.77%下降了64个基点。此间西班牙移民专家了解到,财政部的负责人对西班牙牙中央政府政府完成其今年的坚持目标持乐观态度,认为西班牙中央政府的赤字率将在11月和12月继续下降,并最终在年底时降至3.5%左右。

据费尔南德斯介绍,这是西班牙中央政府财政赤字率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降了。他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充分显示了西班牙政府此前采取的紧缩政策正在产生的积极作用。费尔南德斯强调,西班牙政府一直在为完成其向欧盟承诺的2012年减赤目标而努力。

根据此前西班牙与欧盟达成协议,西班牙今明两年的减赤目标分别为6.3%和4.5%,到2014年西班牙计划将其赤字率降至3%以内。为了完成减赤目标,西班牙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紧缩政策,其中包括大幅削减公共开支和增税等。但由于西班牙经济仍处在衰退之中,西班牙尤其是西班牙地方政府要完成其今年的减赤目标尚有难度。西班牙央行行长近日也表示,不排除西班牙今年赤字率超标的可能性。

而至于西班牙地方政府是否能完成其今年的减赤目标还有待最终数据的公布,对于这次西班牙的经济危机希望投资移民西班牙的外籍人士还是要保持乐观心态。

希腊政府为什么要实施黄金签证计划?


现在希腊向游客呈现出许多画面,有些是陈旧刻板的,甚至是俗丽的,有些则是新鲜和出人意料的,好像沙漠上的花朵,还有一些呢,是矛盾和令人困惑的,尽管日月消磨,加上外族侵略,古希腊艺术和建筑的成就还是受到全世界异口同声的认可,破损的多利安石柱和没鼻子的裸体神像,他们都遭受过掠夺,经历了冷落,却依然已那份出身显赫,用心高贵的庄严,欧里庇得斯和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依然能吸引现代观众,让他们着迷,荷马的史诗更是被翻译成无数种语言,最有名的要数奥林匹亚诸神,他们的戏法,他们的神话,他们的爱恨情仇,在西方文化和西方人心里,依然是重要的原型。

希腊二字内涵还远不止这些,他意味着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一种独特的文字,一大堆不同于拉丁或者日耳曼词根的生词, 这都不是走马观花的游客所能消受得了的,喀斯喀在凯撒大帝利抱怨,他是多么值得同情啊。

希腊在1974年确立了共和制政体,靠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希腊还是加入了欧盟、北约等西方主流的政治经济组织。希腊在2008年经济达到顶峰,人均GDP达到了3.2万美元,标准的发达国家行列。

一切转折发生在2009年,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整个希腊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2009年到2016年经济经历了8年下跌。后来希腊经济的复苏,军功章里面也有中国的一半,最著名的当属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进入到2008年以后,希腊政府已经隐约感觉到债务问题上的力不从心,于是就开始将一些国有资产私有化,以换取部分现金,中远集团在2008年借助这个机会获得比雷埃夫斯港两个码头的特许经营权,拿到这两个码头后,西方国家十分震惊,甚至一度从中阻挠。比雷埃斯夫港深处地中海腹地,战略位置比较重要,希腊政府太缺钱了,就把这两个刚看卖给中远集团。

外国人没有想到,中远集团接手以后,经营的风生水起,在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后,脱胎换骨,看到中国人经营这么好,2015年希腊政府上台叫停了比雷埃夫斯港的私有计划,中国政府马上跟希腊政府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在同希腊政府政府敲定了海洋,海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一揽子合作计划后,收购的窗口重新打开2016年3月希腊法院批准将比雷埃斯港口百分之六十七的股权出售给中远集团,中资完成了对希腊最大港口的实际控制。从此这个国家的港口,机场,电力,保险到处都是中资影子。目前阿里巴巴,小米,工商银行,国家电网,中远海运,复星集团,华锐风电等相继进入希腊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希腊总投资金额的百分之四十来自中国。

希腊政府为了早日摆脱债务危机,从2013年出台了黄金签证计划,外国人只要在希腊购买价值超过25万欧元房产就可以一家三口获得希腊永居。

仅在2018年上半年,希腊发放了近3000张黄金签证,中国申请人数达到1395张,约占总数的一半,如果以最低金额25万欧元计算,上半年中国人花费在希腊购房金额就达3.5亿欧元,债务危机爆发后,几近腰斩的雅典房价,在2018年进入了快速上涨的通道。希腊经济危机,生生被中国人的买买买给救出来。

华人自曝在加拿大当农民的神仙生活


以下内容为收集整理,供大家学习参考!!

前些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一位在萨斯卡通省买了农田的同胞吕先生。大家称他"农场主"或者"地主",他爽朗地笑着说:"我就是一个农民!"

吕先生五十多岁,体魄健壮的一条东北汉子。黝黑的脸膛,说话带着乡音,干练实在。三年前,他在萨省买了30多Quarter(1Quarter=800米*800米,相当于160英亩,960市亩)土地,算一算是个不小的数目,当之无愧的地主,而且是个大的地主呢!

吕先生从中国移民加拿大,本来住在温哥华。在国内曾经从事过农业技术工作,喜欢跟土地庄稼打交道。三年前几经波折,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和另外一家朋友一起,搬到萨省,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始了加拿大农民的生活。

萨省在加拿大中南部,以农业为主,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各种矿藏。2005年夏天,我们驾车横穿加拿大曾经到过那里。农田万顷,一望无际,平坦如砥。一块一块,被道路分隔得方方正正。那时候不知道,那方方正正的一块就是1Quarter。碧绿的禾苗,鲜黄的油菜花,蓝紫色的苜蓿花,连天接地。湛蓝的晴空下,浩瀚的花海,波涛涌动,令人惊艳。公路,穿行在彩色的田间,直通天边,一眼望不到头。花海间,公路上,不见人影,车也罕见。经常只有我们一辆车,开出百十公里景色依旧。就是那次在萨省的公路上,我们亲身体验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科学结论。因为田野太过辽阔,极目远眺,目光直达天际,能看出大地田野微微隆起呈角度非常小的拱形。那次旅行,萨省的广袤田野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只要提起萨省,眼前就是那一望无际朝气蓬勃的田野,金黄与蓝紫色的花海,就能嗅到那混合着新鲜泥土味儿的植物芬芳。

眼前这位吕先生,就把家安在了这片田野上。他讲,有些农民喜欢把房舍建在田间,就是我们郊游时目光经常被吸引的田园风光:碧绿的田野上一座孤单单的房舍,门前有花,屋后有树,旁边有碧绿的菜畦,或者还有个小小的池塘。喜欢热闹的农民住在镇子上,左邻右舍,都是熟人。所谓镇子,就是个村落。大的几百人,小的只有几十人。吕先生住的镇子,有二三百人,已经不算小了。萨省人口密度很小,镇与镇之间距离几十公里。这几年,那里已经有些中国移民了。同胞们有时会相约聚会,开一百多公里车到某个镇子上吃顿饭,聊聊天,再回来。反正在那里,根本没有塞车的问题,一百多公里一脚油门,一会儿就到了。

吕先生不但买地,而且真正去种地。当地人很欢迎这样的外来者。当地农民都是几辈子在那片土地上耕耘的人,对土地感情很深。他们不愿意卖地,更不愿意把地卖给不是来种地而是来炒地赚钱的人。吕先生说,卖地的人多半是年老体弱,实在无力耕种的老人。他们的后代已经去都邑里进展,不愿意继续过农场主的生活。买地的人也多半是街坊邻居,早就瞄着谁家的地好,一旦知道人家想出手,马上前去商讨购买事宜,根本不会等到挂牌出售。在乡下,谁家的地打理得好,秋天收成好,是非常受人尊敬的。那样的农场主也非常有成就感。

加拿大的农民淳朴善良,热心助人。吕先生一家刚移居到萨省,人生地不熟,邻居们给了他们不少帮助。加拿大的农事跟中国农村有很大不同,完全是机械化操作。一开始,他对于农机不熟悉,问题很多。一次,他在地头向一位邻居请教一个问题,因为英语不流利,连说带比划,也没说明白。邻居让他拨通家里的电话,让英语略好的吕太太继续讲。终于弄明白了,给出了答案。问题解决了,吕先生很高兴。没想到,当天晚上邻居拿着几本书敲开了他家的门。把书摊在桌上,将解决该问题的根据一一讲解明白,令他们夫妇非常感动。

在萨省广阔的田野里,你不要因为看到什么漂亮的风景就停下车来,远离道路。那样,会令过往的司机迷惑,并且深深地为你耽心。刚去的时候,吕先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次,他在路边停车,一个人走进田野欣赏风景。一辆车开过来,停下。车上人大声对他喊:你没事儿吧?他摆摆手:没事儿!那车开走了,几分钟后又折回来。那人下车再次大声问他:你真的没事儿?吕先生赶紧回答:没事儿,没事儿!急忙回到车上,开车走人。

在地广人稀的萨省,车开到半路没油了,是谁都会碰到的情况。有经验的人,会在后备箱放一桶汽油备用。假如实在没油了,你可以开进任何一家农舍。主人看到生疏人的车辆进来,都会笑眯眯地迎上去,第一句话就问:是不是没油了?然后,拿出一桶早就预备好的油给你。当你下次经过的时候,应该连桶带油一并奉还。假如忘记了,也没人跟你要。吕先生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不懂规矩。用了人家的油,就掏出钱来,结果被拒绝了。那农民说:我不卖汽油。后来从邻居那里,才知道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当地农民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怀有非常虔诚的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每块田地中都不完全是可耕地,有树木,有水塘,还有草场。有些树木已经枯朽,倒伏在地。农机开到那里无法笔直向前,只能绕道。吕先生问邻居:为什么不把小水塘填了,把那些枯木搬走呢?邻居奇怪地反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吕先生义正词严地回答:一来可以增加耕种面积,二来耕作方便,不必耽心碰坏了农机。邻居不以为然地看着他:那些树木和水塘已经在那个地方存在了不知多少年,他们比你来得早多了!碍着你什么事儿了?假如你想增加耕种面积,就再买几块地嘛!假如怕碰坏你的农机,你绕着走好了!简直鸡同鸭讲,思维逻辑不在同一频道上。吕先生说,虽然邻居说话不客气,却令他深深感动。这番话让他感受到这里的农民对土地的深切热爱,对生命的真诚尊敬,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拜。这就是农民的情怀!对生养自己的土地充满敬意,对土地给予自己的收获时刻感恩。

跟中国一样,当农民都是要下地干农活的,只不过在加拿大当农民,活是靠机器干。每年开春,吕先生也要备耕。计划好田里种什么,种多少,预备好农机,买来种子化肥一应物件。春耕,播种,都是很忙碌的日子。天天早上,乡亲们喜欢到小镇上的咖啡馆喝杯咖啡,吃点东西,互相交流交流生产信息,然后各自开着农机去自家田里干活。播种后,出苗的时候要天天下地,查看墒情,注重病害。等到庄稼长势稳定了,就不一定天天去看了。

加拿大的农田,一般很少有水利浇灌设施,基本靠天吃饭。吕先生说,他查看过那一带的农业生产历史,最近三十多年只有一年略微歉收,其它年份都是丰年。看来,不信都不行,这里真是一块上帝赐予的风水宝地,得天独厚。难怪萨省是加拿大的大粮仓!夏天过去,再忙碌,就是秋收了。抢收庄稼是最辛劳的日子。吕先生家的田多,一个人一台机器根本干不过来,一定要雇用几台农机才行。一年下来,农民下地干活的日子实际上也就三个月。吕先生说,去年,他太太给他统计了,他出工的日子一共是87天。

年复一年,春种秋收。丰收的秋天,是农民的节日。吕先生说,其实,一年到头,当地有很多节日,尤其以秋天庆祝丰收的节日最为盛大,并旷日持久。每个镇子都搞庆祝活动,时间分散开,轮流加连续,今天A镇,明天B镇,后天C镇。轮到哪个镇子搞丰收庆典,方圆一二百公里的其它镇子上的居民都去参加,呼朋唤友,连吃带喝,尽兴而归。

这就是吕先生现在的生活,简单而快乐,富裕而满足。春夏秋三季,他们夫妇和岳父母都住在萨省。只他一个人开着农机下地就够了,太太在家管家理财。平均1Quarter土地一年的净收入有一万元。在加拿大,他们已经属于高收入人群了。而且,他三年前买的地已经升值了不少。当然,他的邻居们土地更多,收入都不少,日子过得都很褔裕。冬天,萨省很冷,旷野一片雪白。假如你到地里里站两分钟,风就能把全身打透,让你从心里往外冷。岳父母回温哥华过冬,他们夫妇已经爱上萨省农民的日子了。他们留在小镇上,有时出去旅行,或者到多伦多看望读大学的孩子。吕先生笑着说:在这里生活,夫妻感情越来越好,家家都过的很幸福。这里流行一句话,屋里老婆最重要,出去邻居最重要。是呀,在地广人稀的萨省,整天在田野里一个人驾驶着农机,罕见人影。间或见到的就是邻居,回到家里只有老婆。相依为命,相濡以沫,想感情不好都难!

吕先生说,他喜欢在加拿大当农民,喜欢这种简单健康逍遥安闲的生活!

本文地址:http://m.ym16.com/y/16245.html

上一篇:悉尼海水化淡厂或年底重启 居民估计需缴126元

下一篇:为什么他们自己都不回国却劝你不要去澳洲?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