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网

移民资讯:澳大利亚华人生活大数据解析

2020-11-09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移民条件

截止至2018年7月25日,澳洲人口达到2498万6244人。

澳洲人均工资

澳洲人均工资每周为$1567.9,增长率为2.3%。人均收入(包含除主业之外的其他收入)每周$1628.1,增长率为2.2%。

澳洲人工贵,工人的工资相当高。公务员工资则有上限,哪怕是国家总理, * 高年收入也不能超过八万澳元。所以,一位华人驾驶员曾自豪地说:我的工资,是总理的两倍!

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一般维持在4-8%。澳洲失业率为5.4%,劳动参与率65.6%。

澳洲移民分布情况

悉尼南区Hurstville 是悉尼 * 大密度的华人区,有34.2%的人口出生于中国大陆,有4.6%的人口出生自香港。

在墨尔本,Box Hill是 * 大的华人社区,出生自中国大陆的人口高达20.4%,出生自香港的人口有3.1%。

此外,根据2017年公布的澳洲2016人口普查数据,澳洲华人总数超过了121万。在澳洲,有2.5%的人讲普通话,使得普通话成为澳洲的第2大语言、另外,有1.2%的人讲广东话(粤语)。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澳洲经济社会稳定,移民人口增速快,华人群体庞大,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澳大利亚的福利制度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优势之一,也是吸引大量移民的主要理由之一。移民澳大利亚后可享受的福利种类繁多,包括:免费医疗、奶粉金、幼儿园补助、免费教育、买房补助、助学贷款等。

目前,澳洲移民配额都供不应求,悉尼、墨尔本的人口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澳洲移民政策收紧势在必行。

小编推荐

听澳大利亚华人讲述“新生活”


在国际舆论中,澳大利亚媒体最近两年可谓站在“反华”战线前沿,不断挑起事端,让中国人感受到不少“敌意”:不过,《环球时报》记者前不久赴澳大利亚交流时,听到更多的是积极的声音。在旅澳华人的描述中,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态度已逐渐变成“接受”,有时甚至羡慕中国的成功经验。

“当地人对中国的态度经历了一系列转变,从抗拒到嫉妒,如今正逐渐变为接受。”在悉尼一家商场做导购员的简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简在这家商场工作了8年,据她描述,2010年那会儿,中国顾客只是偶尔在顶级手表、箱包品牌门店出现。后来,商场的中高端品牌被中国人全面“攻占”。那时的澳大利亚人对这种情况比较嫉妒,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购买力如此惊人。

“这两年,澳大利亚人逐渐适应了中国人能消费高端商品的现实,并接受华人对当地的影响力。我们华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再只是跟随‘土澳’,而是有了自己的新生活。”简对记者感慨道。

简所说的“新生活”,不仅是中国消费者给当地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还有中国国内一些生活方式的“渗透”。在悉尼华人聚居区附近,《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一个包裹自取点,留学生和当地华人在国内网站购买日常用品后,5天时间便能从这里取货。另外,悉尼唐人街不少店铺贴着微信和支付宝的图标。经营桌游店的雷小姐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当地华人能方便使用电子支付,让不少澳大利亚人和其他国家留学生十分羡慕。

华人的“新生活”在政治领域也有所体现。一名了解情况的旅澳华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目前华人从政大都集中在市议会一级。“以前都是一些澳大利亚政客为拉选票偶尔来跟我们交流,我们能做的只有提供选票和政治捐款。他们当选后,有时会选择性遗忘华人的诉求。现在,随着真正能代表华人社区的候选人积极参选,我们的诉求也能讲得更加大声。”在墨尔本唐人街探访时,记者注意到许多店家橱窗上贴着华裔女性詹妮弗·杨参选市长的海报。

上述旅澳华人说,以前,澳大利亚人对华人参政的态度多半是忽视,或是不理解,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华人只知道做生意,不关心社会事务。“可现在去中国的澳大利亚人越来越多,他们对中国的城市面貌与发展感到惊奇,对华人参政因此变得更能接受,甚至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期待。”这名华人说,听说有澳大利亚民众曾打电话对一名参选市议员的华人表示,“中国真的不可思议,请你一定把中国成功的经验带到我们这里来,让我们的城市跟上海一样棒!”

华人在澳大利亚移民生活的困惑


华人在澳大利亚移民生活的困惑。我所说的澳洲华人新移民,是指近1-20年来通过留学或工作移民澳洲的华人移民,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了解了一些他们的困惑。

困惑之一:子女的中华文化传统问题

中华文化传统博大精深,而中国的语言应该是其中的基本要素。 我碰到几个华人新移民的子女,他们6-7岁时随父母移民澳洲,现在到了20多岁,只能说蹩脚的中文,而阅读能力呢,有的大字不识一个,有的刚好熟悉一个, 那就是自己的名字,写字就更不会了。但他们英文的外传读写能力却是一流的。我问他们,为什么中文这么差,他们说,小时候父母怕他们学不好英文,没有让他们上中文补习班。

但也有例外的,我的一个中国同事,也是20年前移民澳洲的,当时她大女儿6岁,小女儿还没有出生。她告诉我,她的两个女儿中文说得很好,还能读中文小说。 非凡是大女儿,连古文都能读懂。我很惊奇,愿闻其详。她告诉我,她家里的官方语言是中文,禁止说英语。她自己每次回国探亲时,就买很多正版的古典名着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孩子们放假时就让她们在家里看,她们对故事情节很感爱好, 不仅能从中学到一些中华传统的礼仪,而且可以一边练中文听力,一边看着字幕学认字,不熟悉的字就抄下来问父母。大女儿看了电视以后,还不满足,于是,她母亲就给她买了红楼梦原着给她看,这样,大女儿中文外传读的能力大大提高。这样还不够,她让两个女儿利用周末时间,上了两年的中文补习班,慢慢地, 她们外传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练习。

对比国内的孩子,一到周末,就去上英文补习班去了。但澳洲华人同意花钱让自己孩子补习中文的比较少。

所以澳洲华人新移民子女的中华文化底蕴需要他们的父母来悉心培养,有心人就会有收获。,不然,就慢慢丢失了中华文化的根。

困惑之二:父母能适应澳洲的生活吗?

很多博友看了我拍的澳洲风景照片,都认为这里四季温差不大,自然环境和谐,是养老的好地方。

谁知,澳洲华人新移民同事却告诉我,他们的父母来过以后,待不了1个月,就天天看日历,计算回国的日期,三个月探亲签证一到期就回国,回国以后,很少同意再过来了。

为什么,主要是语言不通。一大把年纪了,再攻英语也不可能了。有个同事刚生了孩子,接国内的父母过来佐理。老妈天天带孩子倒还充实,老爸整天象没头苍蝇一般在四周的街道海滩转悠,一个月下来,对四周的地形非常熟悉,成了活地图。这还算好的。外传有个中国老头硬是转迷路了,又不会英文,看不懂街道指示牌,好歹碰到一个会讲中文的华人关心他,问他住哪,答,就住四周,问他家里门牌号码,电话号码等均不知道,那好心人只好把他送到警察局,等他家人自己去找。

再就是生活不习惯,在国内老朋友多啊,在国外没几个朋友,碰得着的几个境遇相似的华人老人也都主动结交了,熟悉了自己的子女几年都没打过交道的几个邻居, 但还是孤独啊。 白天子女一上班,两个老人在家百无聊赖。看电视吧,都是英文,一份华人报纸一天看几遍。有个香港同事接自己母亲过来带孩子,硬是装了卫星电视,把凤凰卫视请回家,才算是把老人留住。

澳洲环境再好,老人在国内呆了大半辈子,还是不习惯,不去澳洲吧,心疼子女,工作那么忙还要带孩子,baby care (托儿所)价格又贵,去澳洲吧,自己又不习惯,语言不通,连菜都没方法买,万一有个三病两痛的,医疗费用又昂贵,只有买医疗保险了……有个同事生的第二个孩子就放到国内让70多岁的老父母带了,平常可想孩子了。还有个同事,刚怀了双胞胎,正发愁呢?把哪个孩子送回国呢?

困惑之三:自己在澳洲的进展尽如人意吗?

我身边的澳洲华人新移民,大都是20多岁才来澳洲,攻读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后获得PR(permanent resident ,永久居民)身份的,他们的口语水平,和我这个国内刚过来的人差不多,一听就带中国口音,不象第二代移民那么流利,那么字正腔圆,比起老外,那更是差远了。他们和我一样,做做研究,写写论文还行,要上讲台讲课就不行了。不是他们讲不了,而是竞争不过老外。澳洲的助教,讲师岗位少,我们系的40多岁的老外还在等待着被提拔为讲师,教授更是凤毛麟角。老中想当助教啊,除非这个岗位没有洋人同意做才有可能。不过,我是在医学院,外传,社会科学专业的中国人做 Academic staff (学术职员,指教师)的多,为什么, 社会科学专业的洋人都做生意挣大钱去了,没人同意教书。

所以,我的中国同事们,40多岁了,在国内的医学院应该是研究生导师,教授级别了,在这里还只是Research associate (相关研究人员),虽然也在国际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了不少文章,但通讯作者永久是洋人老板,自己永久是老板的马前卒。有个同事和她的 supervisor(导师,俗称老板)一起下楼时,连我给她用中文打招呼也不敢答应一声。后来,她说他们系的一个博士(导师是另外一个老板)平常老说中文,结果答辩时作为评委的自己的老板就说了,这个人总说中文,可见英文水平不佳,那么他的论文是不是别人捉刀代笔的就值得怀疑了……结果这个中国博士差点没毕业。没方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还好我们系没有中国人,而且我的老板也喜爱中国文化,不然,可不把我别扭死了。

医学院做研究的同事还算幸运的。在澳洲有很多国内有才华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为五斗米折腰了。我在澳洲旅游,随便碰到一个导游,一问, 竟然是数学硕士。物理专业的高才生可能做了医学院的技术员,而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才生可能做了会计。他们都是参加了TAFF(澳洲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期 2年的培训后改变专业的。

其实中国人移民澳大利亚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因而选择移民澳大利亚一定要慎重。

华人在澳大利亚移民生活的困惑解答


澳洲移民频道为网友整理的《华人在澳大利亚移民生活的困惑》,希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华人在澳大利亚移民生活的困惑。我所说的澳洲华人新移民,是指近1-20年来通过留学或工作移民澳洲的华人移民,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了解了一些他们的困惑。

困惑之一:子女的中华文化传统问题

中华文化传统博大精深,而中国的语言应该是其中的基本要素。 我碰到几个华人新移民的子女,他们6-7岁时随父母移民澳洲,现在到了20多岁,只能说蹩脚的中文,而阅读能力呢,有的大字不识一个,有的刚好熟悉一个, 那就是自己的名字,写字就更不会了。但他们英文的外传读写能力却是一流的。我问他们,为什么中文这么差,他们说,小时候父母怕他们学不好英文,没有让他们上中文补习班。

但也有例外的,我的一个中国同事,也是20年前移民澳洲的,当时她大女儿6岁,小女儿还没有出生。她告诉我,她的两个女儿中文说得很好,还能读中文小说。 非凡是大女儿,连古文都能读懂。我很惊奇,愿闻其详。她告诉我,她家里的官方语言是中文,禁止说英语。她自己每次回国探亲时,就买很多正版的古典名着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孩子们放假时就让她们在家里看,她们对故事情节很感爱好, 不仅能从中学到一些中华传统的礼仪,而且可以一边练中文听力,一边看着字幕学认字,不熟悉的字就抄下来问父母。大女儿看了电视以后,还不满足,于是,她母亲就给她买了红楼梦原着给她看,这样,大女儿中文外传读的能力大大提高。这样还不够,她让两个女儿利用周末时间,上了两年的中文补习班,渐渐地, 她们外传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练习。

对比国内的孩子,一到周末,就去上英文补习班去了。但澳洲华人同意花钱让自己孩子补习中文的比较少。

所以澳洲华人新移民子女的中华文化底蕴需要他们的父母来悉心培养,有心人就会有收获。,不然,就渐渐丢失了中华文化的根。

困惑之二:父母能适应澳洲的生活吗?

很多博友看了我拍的澳洲风景照片,都认为这里四季温差不大,自然环境和谐,是养老的好地方。

谁知,澳洲华人新移民同事却告诉我,他们的父母来过以后,待不了1个月,就天天看日历,计算回国的日期,三个月探亲签证一到期就回国,回国以后,很少同意再过来了。

为什么,主要是语言不通。一大把年纪了,再攻英语也不可能了。有个同事刚生了孩子,接国内的父母过来佐理。老妈天天带孩子倒还充实,老爸整天象没头苍蝇一般在四周的街道海滩转悠,一个月下来,对四周的地形非常熟悉,成了活地图。这还算好的。外传有个中国老头硬是转迷路了,又不会英文,看不懂街道指示牌,好歹碰到一个会讲中文的华人关心他,问他住哪,答,就住四周,问他家里门牌号码,电话号码等均不知道,那好心人只好把他送到警察局,等他家人自己去找。

再就是生活不习惯,在国内老朋友多啊,在国外没几个朋友,碰得着的几个境遇相似的华人老人也都主动结交了,熟悉了自己的子女几年都没打过交道的几个邻居, 但还是孤独啊。 白天子女一上班,两个老人在家百无聊赖。看电视吧,都是英文,一份华人报纸一天看几遍。有个香港同事接自己母亲过来带孩子,硬是装了卫星电视,把凤凰卫视请回家,才算是把老人留住。

澳洲环境再好,老人在国内呆了大半辈子,还是不习惯,不去澳洲吧,心疼子女,工作那么忙还要带孩子,baby care (托儿所)价格又贵,去澳洲吧,自己又不习惯,语言不通,连菜都没办法买,万一有个三病两痛的,医疗费用又昂贵,只有买医疗保险了……有个同事生的第二个孩子就放到国内让70多岁的老父母带了,平常可想孩子了。还有个同事,刚怀了双胞胎,正发愁呢?把哪个孩子送回国呢?

困惑之三:自己在澳洲的进展尽如人意吗?

我身边的澳洲华人新移民,大都是20多岁才来澳洲,攻读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后获得PR(permanent resident ,永久居民)身份的,他们的口语水平,和我这个国内刚过来的人差不多,一听就带中国口音,不象第二代移民那么流利,那么字正腔圆,比起老外,那更是差远了。他们和我一样,做做研究,写写论文还行,要上讲台讲课就不行了。不是他们讲不了,而是竞争不过老外。澳洲的助教,讲师岗位少,我们系的40多岁的老外还在等待着被提拔为讲师,教授更是凤毛麟角。老中想当助教啊,除非这个岗位没有洋人同意做才有可能。不过,我是在医学院,外传,社会科学专业的中国人做 Academic staff (学术职员,指教师)的多,为什么, 社会科学专业的洋人都做生意挣大钱去了,没人同意教书。

所以,我的中国同事们,40多岁了,在国内的医学院应该是研究生导师,教授级别了,在这里还只是Research associate (相关研究人员),虽然也在国际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了不少文章,但通讯作者永久是洋人老板,自己永久是老板的马前卒。有个同事和她的 supervisor(导师,俗称老板)一起下楼时,连我给她用中文打招呼也不敢答应一声。后来,她说他们系的一个博士(导师是另外一个老板)平常老说中文,结果答辩时作为评委的自己的老板就说了,这个人总说中文,可见英文水平不佳,那么他的论文是不是别人捉刀代笔的就值得怀疑了……结果这个中国博士差点没毕业。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还好我们系没有中国人,而且我的老板也喜爱中国文化,不然,可不把我别扭死了。

医学院做研究的同事还算幸运的。在澳洲有很多国内有才华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为五斗米折腰了。我在澳洲旅游,随便碰到一个导游,一问, 竟然是数学硕士。物理专业的高才生可能做了医学院的技术员,而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才生可能做了会计。他们都是参加了TAFF(澳洲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期 2年的培训后改变专业的。

其实中国人移民澳大利亚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因而选择移民澳大利亚一定要慎重。

华人分享移民澳大利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2006年移民悉尼到现在,算下来我在澳洲已经生活了12年的时间,想想当年带着老婆孩子从上海来到悉尼,这一路走来,真是感慨万千。下面跟一起来看看这位友人的澳大利亚的生活吧。

*次从机场出来的时候,就被这里湛蓝的天和舒适的环境给征服了。

到后来,跟澳洲人学会了慢节奏的生活。天天早上10点开店,下午2点关门,剩下的时间,陪陪老婆孩子。这边的假期比较多,每年正经工作的时间,也就*个月,其余时间基本上不是在度假,就是在去度假的路上。

这里的圣诞假期比较长,我们全家的安排一般是在这段时间回上海看看父母,然后过年的时候,父母会来澳洲看孙子,过来体验当地的生活,中国和澳洲的节日,两边都不耽误。

来到澳大利亚之后,我结合自己在澳洲这么多年的生活体会总结了一下,觉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对澳洲人的印象

澳洲人的素养,并不是说哪里都好,但是,在公共道德这个领域,确实要比国内强很多。

大多数澳洲人在公共场合还是比较守规矩的,在街上基本看不到随地吐痰的人,早上起来遛狗的人也会带上铲子,自行带走狗狗的排泄物,乱扔垃圾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非常少见,大家都比较自律,所以,澳洲的街道普遍都比较干净。

澳大利亚对烟草的操纵比较严格,香烟的价格非常贵,公共场所抽烟的人比较少。

假如你是不吸烟的人,或者有小孩子在身边,假如受到了影响,告知一下对方,对方也会配合不再吸烟,或者去比较远一点的地方抽,这方面,老外还是比较礼貌的。

不像国内的烟民,提醒他注重,不但不理会,嚣张一点的,还会跟你来劲,有意对着你喷。

自然环境

环境方面,自然是没得说,也不需要我多讲,大家从新闻或者来悉尼旅游过的朋友口中,一定听过不少这方面的消息。

悉尼的海港、蓝天、白云、新鲜的空气,还有大片的树林、公园和草坪。

特殊是这里的公园和草地,真的是孩子们的乐园,每到周末,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拉着我和*妈的手,要去公园玩。

在国内的时候,我跟爱人,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平时都比较忙,孩子除了家里,其余时间主要在各种补习班里度过,现在想起来,真的是亏欠他好多。

老爷子每次来澳大利亚,*喜欢的地方,也是家四周的公园,天天早上起来,去公园逛一逛,散散步,回到家话题一打开,各种关于洋人的见闻说一说,一整天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工作和收入

悉尼,是澳大利亚经济的领头羊。

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似乎很少听到有华人失业的消息,除非特殊懒,不想上班,不然,只要你肯做事,工作机会还是有很多。

悉尼的人均年薪在澳大利亚算是比较高的,一般的蓝领一年平均能拿到6.5万澳币左右,也就是将近40万元人民币。

不过,这里的物价比较贵,日常消费和支出要比维州的墨尔本和昆州的布里斯班、黄金海岸要高一些,这也是我的很多华人朋友,不喜欢悉尼,而喜欢待在墨尔本的原因之一。

这个收入水平,假如夫妻双方都有工作的话,买房几乎不是问题。我身边就有不少华人的小夫妻,在悉尼奋斗个几年就开始买房的例子,很多人买了还不止一套。

澳洲的房产首付都比较低,一般都只需要给10%的首付就可以了,租金回报率也比较高,假如手头的资金比较宽裕,买个小公寓,首付给到20%就能实现租金抵月供,大大减轻供房的压力。

身边不少朋友,都特殊喜欢投资那些学校四周的小公寓,然后租给在悉尼上学的中国留学生。

一方面学生好治理,租出去比较放心,另一方面租金收益也比较稳定。一般的公寓,二房的户型,大约可以租到每周350-600澳币,HOUSE一般是每周500-700澳币。

不过,现在悉尼的很多华人开始喜欢买那种独栋的House,价格虽然高一些,供房的压力,也比买公寓要大,但是,假如家里有小孩的话,宽敞的House以及独立的花园,可以给孩子更大的活动空间,家庭生活的氛围也好很多。

澳洲物价

物价方面,悉尼的果蔬、生鲜等食品相对来讲还是偏贵。

蔬菜价格每公斤7.99澳币算正常,不过,一般情况下,每公斤不会超过10澳币,有一些低价菜0.99-2.99每公斤也能买到。

像我这样的移民,在国内的收入虽然很高,但是,刚刚登陆澳大利亚的时候,由于生意没有起步,没有新增的收入来源,看到这个物价,还是发扬了一段时间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略有克制。

后面生意上了轨道,生活安定一些,有收入来源,很快就适应了这些价格,不觉得贵了。

小孩读书

06年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我小孩才满5岁,从幼儿园,到现在的高中生,一路走来,也已经长成大人了,看着这个小大人,内心既是欢喜,又有担忧。

欢喜的是,过去十几年来的澳洲教育方式,让他对自己的认知还是比较理性的,而且现在对自己将来要走的职业进展路线,也有自己的规划。

这一点跟他很多国内的同龄人相比,还是比较超前一些,这也是我认同澳大利亚教育的地方。

这里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强调带孩子体验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哪个领域比较有上风,将来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对他以后走上社会,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减少很多社会实践和摸索的时间。

他小时候在国内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现在天天大部分的时间基本都花在读书和培训班的练习上,对于社会和生活,多数都是很懵懂的状态。

心态上,我觉得他现在也有一点受到澳洲观念的影响,觉得不一定非得上大学,将来去学习自己喜欢的技术,走职业化的路线,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这也是我比较担忧的地方,可能我们这一辈的华人移民还是摆脱不了旧的教育理念吧,虽然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十几年,总归还是觉得孩子应该走精英路线,将来可以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其实不管在哪里,小孩要想将来过的好,一定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作为父亲,我还是希望他能坚持下来。

交通出行

悉尼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大部分地区都通了地铁,上班通勤、周末逛街,坐地铁出行比较方便,也比较准时,这一点跟上海以及国内的其他一线都邑没什么区别。

这里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是依然地广人稀,出门买个菜,开车十几分钟是很正常的事情。

好在悉尼的交通治理水平比较高,道路密集,不会像上海那样开车10分钟,堵在路上9分钟,所以悉尼没有限行,大货车可以开到市中心,也不限号,更不限购。

悉尼的汽车文化也是非常好的,司机和行人之间总的来说是很礼让的,是很遵守交规的。比如进环岛让右,只要右边有车,必须停车让行,而不必看左边--因为左边的车也一定会让你。所以悉尼有成千上万的环岛,而不是红绿灯,却秩序井然。

两队车二线并一线时,一定是自动交替并线,一边一辆轮流,公平合理。假如碰到有车想“加塞儿”,通常都会让行,加塞儿的车也通常会举手示意,以示感谢。车辆碰到行人过马路,停车让行。

总之,非常喜欢那边的交通治理,回上海探亲的时候,反而有些不习惯,也希望国内的交通治理部门可以学习一些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澳洲的税收

毫不夸张的说,澳大利亚人人都有税号。

“自觉纳税”这句话,在澳大利亚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有没有如实纳税,将来会实实在在的关联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申请贷款、领取福利,还有给员工发工资,领工资等等,都会涉及到税收的问题。

所以,新移民登陆澳大利亚的头两件大事,就是先去开个银行账户,然后去AustralianTaxationOffice的官网申请税号。

澳洲看病方面

澳大利亚是一个全民医保的国家,去公立医院看病是有限免费的。

想要免费看病,先要申请一张Medicare卡,拿到Medicare卡之后,可以报销你在GP(可以理解为家庭医生、社区医生,或是全科医生)处进行治疗的门诊费,以及在专科医生处85%的费用。假如你的专科医生是直接向Medicare索取费用的,那你不用付治疗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BULKBILLING)。

假如想去医疗条件好一点私立医院看病,可以购买私人医疗保险,这样报销的范围也大些。

澳洲的就医方式实行家庭/全科医生首诊制,也就是有任何的门诊需要应先行到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处,每个社区医疗中心都有GP,病人可以自由选择到任何一个GP处预约看诊,看诊的时候出示Medicare卡,有的GP是bulkbilling,有的GP会收取会诊费然后给你发票账单由你自行到Medicare的分支去报销回费用,而你自付的差额部分简称为gap。所以GP也是有可能收费的,记住,不是所有GP都bulkbilling。

看病之前,一定要把需要付的费用和可以免除的费用当面问清楚,不然看完病,收到账单,病情会加重。

澳洲饮食

吃的方面,中国人嘛,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固有的饮食习惯。

惋惜悉尼好的中餐厅不多,可能是香港人多的原因,这里的餐厅做广东菜的比较多,价格也比较贵,一家人吃,或是招待朋友、客户,普一般通的一桌,花几百澳币算正常。

菜式和味道,不要有太高的期待,跟国内没法比,所以,通常我们还是在家吃饭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海鲜,不仅品种丰富,价格还廉价。

特殊是龙虾,30澳币可以在餐厅里吃到1公斤左右的大龙虾。假如你在澳洲人家里看到鲍鱼、生蚝、三文鱼这些海鲜的时候,一定不要感到惊讶,简直太过一般!

悉尼鱼市场,以及chinatown里的鱼市,冰鲜的各种海鱼,一条2公斤左右的那种基本20澳币1公斤,有的店家一整条才卖20多澳币。

新鲜的鱼肉如三文鱼、鳕鱼肉段等大块的鱼肉一般1公斤也就10到20澳币,鲜虾仁、贝类的价格也大多在16至22澳币每公斤。

有些鱼市,可以现买,然后直接现场加工,再配上啤酒,那种爽,只有去过的人才知道。

澳洲租房和买房

*后再说一说房子的问题。

不管是在悉尼,还是在澳大利亚其他的都邑,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或者留学生,在租房或者买房的过程中,一定要签订合同,以保障自己的权益不会受损。

签订合同前,一定先确认房屋的所有权,弄明白放盘的人到底是房子的所有人还是二房东,签合同时要注重合同条款,在每一项都弄明白之前不要冲动签字。

澳大利亚各州都有官方的租客合同,涵盖房东和租客双方利益,比较详尽。

以我所在的悉尼为例,租客合同可以在新州政府的官网*,订立好合同,确认事实上的租赁关系成立,双方的租赁关系,才能受到新州政府正式租赁合同的约束与保护。

在悉尼,买房或者卖房的流程非常简单,本人一般不用去,但是,一定要记得找律师来处理相关事宜。

买卖双方通常都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敲定合同的细节,然后在合同上签字后扫描再发邮件给对方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律师会佐理处理,相关的税、购房款也都是通过律师来交,不需要像在国内买房那样,自己跑税务局,自己去办理过户,既安全又省心。

澳大利亚移民:澳大利亚生活的基本小常识


为大家整理的《澳大利亚移民:澳大利亚生活的基本小常识》,供大家参考。

相伴着移民高潮的兴起,澳大利亚移民深受移民者的青睐。想要移民澳大利亚第一应当了解澳大利亚生活的基本小常识。

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的电源为240V/250V,50Hz,所用拉座为三孔扁拉座。

2、有轨电车行驶在马道的中心,以是上停电车必须过半条马道。

3、澳大利亚的律师分二种,一是BARRISTER,可以出庭的律师;另一是SOLICITOR,、不可以出庭,负责案头工作,处理诸如买卖房屋、离婚、移民等案件。

4、因为澳大利亚在南半球,以是房屋的朝向以朝北为美。万万别把国里的习性带过往呦。

5、澳大利亚考大学的评分标准是考生在总考生人数中的等级分,如95分表示考生的成绩名列在前5%之列。

6、澳大利亚的东部标准时间比北京时间早二个小时。

7、在澳大利亚有红绿灯的道口都有专供行人使用的红绿灯,过马道前请按钮,并按照红绿灯的显示过马道。

8、澳大利亚没有死刑。

9、澳大利亚实行周薪制,一样每周四发工资。

10、澳大利亚施行12年义务教育制度。

11、澳大利亚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行新税制,对于决大部分的商品和服务加收10%的消费税(GST),未加工过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生的肉类包罗。

12、澳大利亚在实行GST以后,回应地调低了个人收入税的比例。

本文地址:http://m.ym16.com/y/30512.html

上一篇:为什么要选择澳洲商业移民

下一篇:移民新西兰,您需要了解的知识都在这!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