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网

一位中国妈妈,被住在家里的美国女生7天震惊了6次!

2021-06-01
移民后的美国住经验

前段时间,我女儿的学校与美国一初中互派相易生。美国一名学生住到我家里,在接触的一段日子里,这个美国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次震动

第一次见到这个女孩儿,她个子比我女儿高出一个头,瘦削高挑,皮肤白皙,脸上带着真挚的微笑,非常动人。

第一顿早餐我准备的是扬州的包子和小馄饨,孩子们吃得很高兴,美国女孩儿也用筷子,说是为了入乡随俗特地学习的。用餐接近尾声时,美国女孩儿跟我说:“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早餐,非常谢谢您!”

这个孩子这么会赞美别人,我第一次被惊到了。给我女儿做了十几年饭,也没听到啥赞誉的话。被赞美的感觉的确非常美妙,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第二次震动

晚餐,我做了最拿手的西红柿炒鸡蛋、糖醋排骨等三菜一汤,我们边吃边聊,非常高兴。吃完饭,两个孩子在聊天,我开始收拾碗筷,美国女孩儿连忙站起来对我说:Can I help you?我第二次一惊,看着这个孩子真诚的样子,我连忙说:“不用了,你们聊。”ym16.coM

我女儿看着我忙碌了十几年都习惯了,而美国女孩儿能为对方着想,瞬间做出本能反应,看来是习惯使然。

第三次震动

第二天,大家比较熟悉了。我看到美国女孩儿的护照已经很破旧了,就很好奇地问:“你去过哪些国家?”

美国女孩儿的回答让我第三次被惊到了:“这是我的第三本护照,大概走过了30多个国家。”看着我惊诧的表情,她解释:“一般假期我们学校都组织同学出去游学。这次是第一次到中国,主要去上海、南京、北京和西安。”

这4个都邑是家长和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基本代表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时问她:“你们这样周游世界,学习怎么办?”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寒暑假几乎都奔波在各培训班之间。

美国女孩儿看着我女儿,一脸艳羡地说:“我们平时的学习任务很重的,天天回家的作业量是5小时。”就这个“5小时”把我家丫头给震住了。

我了解到美国女孩儿的基本家庭情况是:爸爸在自己的企业工作,妈妈是家庭主妇,不上班。但美国女孩儿强调她妈妈很辛劳,要负责家里的日常生活以及草地、游泳池、直升飞机的日常养护,哥哥负责洗碗和协助妈妈搞卫生,她则是负责家里两只狗和三只猫的衣食起居。一家人各负其责,井井有条。

而我们家是:爸爸、妈妈要上班,妈妈还要负责全家的生活,孩子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学习。在对家庭义务和责任方面,很明显,我们的差距很大。

第四次震动

我第四次被惊到,是听到俩孩子聊天。我女儿问美国女孩儿碰到最惧怕的事情是什么,美国女孩儿说是有一年暑假,几个家庭的父母把几个10多岁的孩子送到原始森林,没给水和食物,没有床和帐篷,跟孩子们相约一周后来接他们。那一周是这个孩子最惧怕的,也是最刺激的。

美国女孩儿说,为了不挨饿,他们生吃过抓来的老鼠。家长们的出发点是锻炼孩子们的生存能力

第五次震动

第五次被惊到是最后一顿晚饭。美国女孩儿快要离开南京了,我们为了让她尝尝最美味的中国菜,就带她到南京最繁华的地方——狮子桥,点了获得过国家金奖的“鸡煲翅”。当美国女孩儿知道这道菜是鱼翅做的之后,她非常果断地拒绝了:“这道菜我无法接受,动物需要保护。”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我汗颜之余,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第六次震动

饭后,几个孩子相约到四周的电玩城玩儿,除了女儿和美国女孩儿外,我们还邀请了女儿的两个好朋友。玩儿过之后,孩子不停地跟我说:“妈妈,美国人太厉害了!一进电玩城,我的两个好朋友就去玩儿了,什么好玩儿就玩儿什么。美国女孩儿则拉着我边走边观察什么游戏盈利最大,转了一圈后才锁定目标,她赢了很多游戏币,分给我们之后,才去找自己感爱好的游戏。”

我这次不仅仅是惊诧,简直是被震撼了:小小年纪就知道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处处深思熟虑,确实是太可怕了。

我女儿说了一句让我思索至今的话:“妈妈,我们这样下去,以后真的只能是给他们打工的……”

思 考

我们是在培养怎样的孩子?过分溺爱、频繁干预、过度保护,导致我们的孩子无情、无能。复印机式的教育消耗着孩子们的精力,限制了孩子们的追求。众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杀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杀成长的活力和动力,如此的教育能培养出有制造性的人才吗?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结果,将来的主宰属于什么样的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而我们则是在为人家输送打工仔,再优秀充其量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

这些年,不断有国内的家长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或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选择移民美国。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如此迷信孩子出国呢?实际上真的不是一些家长的攀比,而是国内外教育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假如你也正在考虑移民或者留学,那就联系吧,活血能助你“移”臂之力。

编辑推荐

美国孩子在我家生活,我被震惊了6次


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来自于三个大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模拟力极强,又缺乏历练、缺乏独立思索能力、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孩子们。所以学校的老师、家庭的父母、社会的公众(主要是舆论宣传渠道——影视和新闻)的榜样力量是极其重要的。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在看着、听着。

去年,孩子高一的时候我们有幸接待了一位美国私立高中的同龄女孩,共同生活了一周。零距离的接触,让我从中美两个同龄女孩子身上看到了我们教育的差距,甚至能想象到孩子将来面对这样的对手时,只有打工仔的命,充其量也就是个 ** 打工仔!

来中国游学的这十几位孩子都是来自Country Day School(乡村走读中学),据说这个学校全部费用来自于富豪们的捐助,只收合符条件的孩子,是标准的 ** 子弟学校。在经过若干个表格的事无巨细的项目填写(细致到父母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层层审核后,我家被确定负责接待其中一位女孩子。

第1次震动

** 次见到这个女孩子,个子比我孩子高出一个头,瘦削高挑,皮肤白皙,脸上露着真挚的微笑,非常动人。 ** 顿早餐我为孩子准备的是扬州包子和小馄饨,孩子们吃的很快乐,美国孩子也使用筷子,说是为了入乡随俗特地学习的。在用餐尾声时,美国女孩跟我说:“这是我吃过的 ** 好吃的早餐,非常谢谢您!”给我孩子做了十几年的饭菜,也没听到啥赞美。被赞美的感觉的确非常美妙,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不少。我 ** 次被惊到了。

第2次震动

晚餐,我做了我 ** 拿手的西红柿炒鸡蛋、糖醋排骨等三菜一汤,我们边吃边聊,非常快乐。吃完饭,两个孩子依旧在聊天,我开始收拾碗筷,美国女孩赶忙站起来对我说:“Can I help you?"看着这个孩子真诚地样子,我赶忙说:“不用了,你们聊。”我的孩子看着我忙碌了十几年都习惯了,基本是熟视无睹。而美国女孩能为对方着想,瞬间做出本能的反应,看来是习惯使然。我第二次被惊到了。

第3次震动

第二天以后,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所以一般想问啥就问了。我看到美国女孩子的护照已经很破旧了,就很好奇地问:“你走过了哪些国家?”美国女孩的回答让我第三次被惊到了:“这是我的第三本护照,大概走过了30多个国家。”看着我惊诧的表情,她解释说:“一般假期,我们学校都组织同学出去游学。这次是 ** 次到中国,主要去上海、南京、北京和西安。”这四个都邑是家长和老师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基本代表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时不由得发问:“你们这样周游世界,学习怎么办?”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寒暑假几乎都在各培训点啊。美国女孩看着我孩子一脸的艳羡说:“我们平时的学习任务很重的,天天回家的作业量是5小时。”这个5小时倒是把我丫头给震住了。

在聊到业余生活时,我了解到美国女孩家庭的基本情况:爸爸在自己的企业工作;妈妈基本是家庭主妇,不上班,但是美国女孩强调她的妈妈很辛劳,要负责家里的日常生活、草地、游泳池和直升机的日常养护;哥哥负责洗碗和协助妈妈搞卫生;她则是负责家里两条狗和三只猫的衣食起居。一家人各负其责,井井有条。我们家是爸爸、妈妈要上班,妈妈还要负责全家的生活,孩子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学习。在对家庭义务和责任方面明显地我们差距很大。

第4次震动

我第四次被惊到的是听俩孩子聊天,我孩子问美国女孩子碰到 ** 惧怕的事情是啥?美国女孩子说是有一年的暑假,几个家庭的父母把几个10多岁的孩子送到原始森林里,没给带水和食物,没有床和帐篷,跟孩子们相约一周后来接。那一周是这个孩子 ** 惧怕的,也是 ** 刺激的。她告诉我孩子为了不挨饿,他们生吃过抓来的老鼠。想想他们的生存能力有多强!

第5次震动

第五次被惊到的是 ** 后一顿晚饭。快要离开南京了,为了尽地主之谊,给美国女孩尝尝 ** 美味的中国菜,我们带她到了南京 ** 繁华的地段----狮子桥,点了获国家金奖的"鸡煲翅",当美国女孩明白是鱼翅做的,她非常果断地拒绝了这道菜:“这道菜我无法接受,动物需要保护。”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甚至是不近人情。我汗颜之余,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第6次震动

饭后,几个孩子相约到四周的电玩城去玩,除了我孩子和美国女孩外,我们还邀请了女儿的两个好朋友:附中和中华的两个小才女。整个玩的过程我是听孩子跟我复述的:“妈妈,太可怕了,美国人太厉害了!一进电玩城,两个好朋友就上去玩了,什么好玩玩什么。看得出平时繁重的学习压力在这一刻被化解了。而美国女孩子拉着我边走边观察什么游戏盈利 ** 大,转了一圈才锁定目标,美国女孩子赢了很多游戏币,分给我们三个,再去找自己感爱好的游戏玩。”我这一次不仅仅是惊了,简直是被震撼了:小小年纪就知道如何做到利益 ** 大化,处处深思熟虑,确实是太可怕了。

我孩子说了一句让我思索至今的话:“妈妈,我们这样下去,以后真的只能是给他们打工的啊......”

一位久居美国的华人:身为女性,在美国生活很幸福!


移民美国看美国:很多华人渴求移民到美国,品味西方文化风情,享受更纯粹的生活、更自由的生活空间,美国确实与中国有很多不同之处,有些人则认为在美国能够拥有更幸福的人生。一位久居美国的华人针对中美生活发表了一些看法,她认为身为女性在美国生活会非常幸福。

身为侨民的我们虽然会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之感,但下面几条,是身为女性的我,喜欢美国的主要原因。

1、美国人不卑视老女人

我孩子都上大学了,像我这种岁数的人,在中国肯定属于小老太太的范围了。可是在美国,我就没有这种感觉。不用非凡的装嫩,我依旧觉得自己还挺年轻的。最近我们当地报纸报导了好几篇妈妈和孩子一起上大学的新闻,这种事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但在美国各地,类似的故事随时都在发生,美国女人对年龄的态度显而易见。

你看看,美国使我忘却了老之将至的惧怕,对一个女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我就计划着以后和儿子一起上大学读个文科学位呢。

2、美国商店退货方便

身为家庭主妇,我天天都要和菜蓝子和购物打交道。食物除外,在美国商店购买的任何商品,假如你想退掉,绝对不是一件难事。哪怕没有收据,哪怕衣服标签已经脱落,只要你想退,店家绝对不会难为你。退货方便的美国商店让我的思想高度放松,即使是在冲动购物后,我马上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退货呗。

3、在美国就医不需要给医生红包

随着身体器官的一天天衰老,看医生是不可防止的。在美国看医生,病人不用给红包,而且医生对病人永远都是笑脸相迎着。假如哪位医生吆喝病人,估量这医生是活够了,或者是想被开除了。病人受尊重,这感觉好极了。在美国看病,你不仅不怕碰到江湖医生,而且所有都邑的医疗水准和治疗方案都是统一化的。即使住在边远地区,你也不用担心医生会虐待你。美国法律很严谨,医生只能老老实实看病,绝不敢轻举妄动。

4、美国老师不吆喝家长

不管孩子考试的成绩如何,美国老师不会让家长难堪。碰到难应付的孩子时,美国老师会和家长联系,而且是以商量的态度和家长周旋。平等对话,老师和家长会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美国男人都是爱家榜样

男人下了班就回家,这是美国社会的主流生活方式。假如男人能按时回家,女人还能抱怨太多吗?美国人家庭观念极强,身在这样的国度里,男人自己就会慢慢变成爱家榜样了。

在美国,人们不把大吃大喝非凡当回事儿,生活简单,人们才能用余下的时间去逍遥,给自己充电。

在美国,我不用担心什么时候我会掉在无盖的井里,也不用担心那些有毒食品;在美国,我不用担心我的收入不如A家,B家,C家,大家都是关门过自己的日子,挣多挣少,总有自己的活法;在美国,假如我不戴钻戒,不拿名牌包,不会有人笑话我寒酸;在美国,没人同情我不上班,更没有人惋惜我不挣钱……在美国,读大学是一种个人养成,而不是为了出路和提高身价。学历的标牌经常被当做是身价的砝码,而到了美国你会发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做一般工作并不新奇。

比如:印度的哲学博士开出租车、东欧的音乐家干装修、地理系的研究生在找到教师工作以前在家具店当服务员、工科博士在售车店做销售等。反之,也会有哥伦比亚大学的清洁工旁听拿到了古典文学的本科学位、而大货车司机酷爱莎士比亚,长途旅行的闲暇写下让圈内人震动的剧本等,美国受过大学或更高教育的人口比例远高于中国,而这个教育追求的是一种养成,和出人头地没相关系。

一位老移民在澳洲悉尼的真实体验


从2006年移民悉尼到现在,算下来我在澳大利亚已经生活了11年的时间。想想当年带着老婆孩子从上海来到悉尼,这一路走来,真是感慨万千。

第一次从机场出来的时候,就被这里湛蓝的天和舒适的环境给征服了。

到后来,跟澳洲人学会了慢节奏的生活。每天早上10点开店,下午2点关门,剩下的时间,陪陪老婆孩子。这边的假期比较多,每年正经工作的时间,也就八、九个月,其余时间基本上不是在度假,就是在去度假的路上。

这里的圣诞假期比较长,我们全家的安排一般是在这段时间回上海看看父母,然后过年的时候,父母会来澳洲看孙子,过来体验当地的生活、中国和澳洲的节日,两边都不耽误。

来到澳大利亚之后,我结合自己在澳洲这么多年的生活体会总结了一下,觉得可以跟大家分享。

对澳洲人的印象

澳洲人的素质,并不是说哪里都好,但是,在公共道德这个领域,确实要比国内强很多。

大多数澳洲人在公共场合还是比较守规矩的,在街上基本看不到随地吐痰的人;早上起来遛狗的人也会带上铲子,自行带走狗狗的排泄物;乱扔垃圾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非常少见,大家都比较自律。所以,澳洲的街道普遍都比较干净。

澳大利亚对烟草的控制比较严格,香烟的价格非常贵,公共场所抽烟的人比较少。

如果你是不吸烟的人,或者有小孩子在身边,如果受到了影响,告知一下对方,对方也会配合不再吸烟,或者去比较远一点的地方抽。这方面,老外还是比较礼貌的。

不像国内的烟民,提醒他注意,不但不理会,嚣张一点的,还会跟你来劲,故意对着你喷。

自然环境

环境方面,自然是没得说,也不需要我多讲,大家从新闻或者来悉尼旅游过的朋友口中,一定听过不少这方面的消息。

悉尼的海港、蓝天、白云、新鲜的空气,还有大片的树林、公园和草坪。

特别是这里的公园和草地,真的是孩子们的乐园。每到周末,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拉着我和他妈妈的手,要去公园玩。

在国内的时候,我跟爱人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平时都比较忙。除了在家里,孩子的其余时间主要在各种补习班里度过。现在想起来,真的是亏欠他好多。

老爷子每次来澳大利亚,最喜欢的地方,也是家附近的公园。每天早上起来,去公园逛一逛、散散步,回到家话题一打开,各种关于洋人的见闻说一说,一整天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工作和收入

悉尼,是澳大利亚经济的领头羊。

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好像很少听到有华人失业的消息,除非特别懒,不想上班,不然,只要你肯做事,工作机会还是有很多的。

悉尼的人均年薪在澳大利亚算是比较高的,普通的蓝领每年平均能拿到6.5万澳币左右,也就是将近40万元人民币(折成人民币仅供参考)。

不过,悉尼的物价比较贵。日常消费和支出,悉尼要比维州的墨尔本和昆士兰州的布里斯班、黄金海岸要高一些。这也是我的很多华人朋友不喜欢悉尼,而喜欢待在墨尔本的原因之一。

收入水平,如果夫妻双方都有工作的话,买房几乎不是问题。我身边就有不少华人的小夫妻,在悉尼奋斗个几年就开始买房的例子,很多人买了还不止一套。

澳洲的房产首付都比较低,一般都只需要给10%的首付就可以了,租金回报率也比较高。如果手头的资金比较宽裕,买个小公寓,首付给到20%就能实现租金抵月供,大大减轻供房的压力。

身边不少朋友都特别喜欢投资那些学校附近的小公寓,然后租给在悉尼上学的中国留学生。

一方面,学生好管理,租出去比较放心,另一方面,租金收益也比较稳定。普通的公寓,二房的户型,大约可以租到每周350-600澳币,HOUSE一般是每周500-700澳币。

不过,现在悉尼的很多华人开始喜欢买那种独栋的House,价格虽然高一些,供房的压力也比买公寓要大,但是,如果家里有小孩的话,宽敞的House以及独立的花园可以给孩子更大的活动空间,家庭生活的氛围也好很多。

澳洲物价

物价方面,悉尼的果蔬、生鲜等食品相对来讲还是偏贵。

蔬菜价格每公斤7.99澳币算正常,不过,一般情况下,每公斤不会超过10澳币,有一些低价菜0.99-2.99每公斤也能买到。

像我这样的移民,在国内的收入虽然很高,但是,刚刚登陆澳大利亚的时候,由于生意没有起步,没有新增的收入来源,看到这个物价,还是发扬了一段时间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略有节制。

后面生意上了轨道,生活安定一些,有收入来源,很快就适应了这些价格,不觉得贵了。

小孩读书

2006年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我小孩才满5岁。从幼儿园到现在的高中生,一路走来,也已经长成大人了。看着这个小大人,内心既是欢喜,又有担忧。

欢喜的是,过去十几年来的澳洲教育方式,让他对自己的认知还是比较理性的,而且现在对自己将来要走的职业发展路线,也有自己的规划。

这一点跟他很多国内的同龄人相比,还是比较超前一些,这也是我认同澳大利亚教育的地方。

这里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强调带孩子体验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哪个领域比较有优势,将来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对他以后走上社会,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减少很多社会实践和摸索的时间。

他小时候在国内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现在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基本都花在读书和培训班的练习上,对于社会和生活,多数都是很懵懂的状态。

心态上,我觉得他现在也有一点受到澳洲观念的影响,觉得不一定非得上大学,将来去学习自己喜欢的技术,走职业化的路线,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这也是我比较担忧的地方。可能我们这一辈的华人移民还是摆脱不了旧的教育理念吧。虽然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十几年,总归还是觉得孩子应该走精英路线,将来可以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其实不管在哪里,小孩要想将来过的好,一定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作为父亲,我还是希望他能坚持下来。

本文地址:http://m.ym16.com/y/50838.html

上一篇:美国取消6月SAT所有国际考场 国际考生该如何应对

下一篇:澳洲创业移民的政策一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