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网

英国老一辈华人移民晚年生活令人忧

2021-04-09
英国移民条件

这篇关于英国老一辈华人移民晚年生活令人忧,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英国老一辈华人移民晚年生活令人忧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二十七、八岁的你,在英国奋斗,孜孜不倦地往个人账户积存财宝,在不断上涨的房价中查找投资机会,为永居身份和入籍查找高薪工作,为子女积攒教育基金,为家人团聚研究咨询越收越紧的移民政策,一笔一笔勾勒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居,老有所养”的风光生活。

但是,移民生活还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每个星期领取142.7镑的最低养老金,住在政府提供的养老院,一室一厅,隔壁舍友讲着听不懂的英语,与子女无法沟通,一起喝茶的旧日老友已陆续回国颐养天年,而自己却是耄耋之年、疾病缠身。

早期移民:年老后怎么住?

上世纪中期,由于英国政府放宽移民政策,大批香港移民到英国伦敦、利物浦、伯明翰等地,随后,以经营粤菜为主的中餐外卖店便开始在各地中国城蓬勃进展。依托着中餐外卖店,当时移民英国的香港人便开始自己的英伦移民生活。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早前移居英国的华人已步入老年,他们作为老龄化人口的组成部分,享受着英国的社会资源和社会福利,尽管这块蛋糕随着近年的经济衰退和政府削减而日益渐小。

陈雪是格林威治中文学校的校长,办学几十年的过程中接触到几代华人移民。据陈雪观察,目前老一辈华侨的居住方式分成三类情况:第一类情况是经济情况较好的老人,大多60多岁,处于刚退休的年龄阶段。他们有能力在香港买房,在英国圣诞节前就回到香港居住,等到英国夏季再返回英国避暑。近年来,选择此类生活方式的香港退休人员越来越多。

第二类情况是没有经济能力买房,但移居英国前仍保留香港祖屋的老人。他们退休后便回香港定居。回港后也能在沙田等处买一套一室两厅的公寓,看病、交通、生活起居也较为方便。

第三类情况是退休后仍然留在英国养老的华人,除去已有私人住房的,大多住在政府的公租房中。公租房一室一厅,依据陈雪校长口述,20年前此类住房较轻易申请,如今因为老年人人口比例的上升,住房相对紧张,申请周期也相对延长。

易老(Mr. Yik)于1962年5月移居伦敦,几十年来一直在中餐外卖店工作,家里一室一厅的住房由儿子女婿一家居住,自己住在外卖店中。易老退休后,由于家中没有留出空余房间,他便主动向家里提出在外租房子住。易老说:“我还年轻,不用他们照顾我,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租房子便会产生租金,这对于易老一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家人合计过后,易老决定先租下政府提供的国民住宅,即公租房。

英国的国民住宅由各区政府所有,只要年满18岁、无反社会行为、无未交租金的英国公民便可向当地政府提交申请资料。但申请国民住宅的人数较多,申请的过程也较为漫长(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已加入申请名单的人员也不能保证分配到住房。

因多年在中餐店工作的原因,易老对英语的把握程度有限,面对十几页的公租房申请资料和严格的申请条件,显得力不从心,公租房的申请便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年老者,“独居”者

像易老这样,和家人分居的老移民不在少数。徐奶奶因女儿定居英国,于1995年从广州移民伦敦。目前能领到每周一百多镑的养老津贴,住在离女儿家较近的Sloane Square老人公寓,房租每周约90镑,政府补助80镑,自己承担10镑。

曲爷爷57岁时只身来英,后获永居。退休后政府建议他住进老人院,但曲爷爷生活上不需要他人照顾,再者居住在老人院的长者以英国人居多,交流不方便。曲爷爷坚持自己申请公租房,请华人朋友关心填写提交申请资料,经过两年的等待,终于被分配到伦敦治安较好的区域,且可全额享受政府发放房屋津贴,每月485镑。

据华人华福信托基金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有8300位华人长者在大伦敦区域居住。这些老人大(微博)多独居,缺乏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又因对英语的把握甚少,有被英国社会边缘化趋势。

基金会主席陈寄峤说:“华福信托基金首先要关注英国的第一代移民,让他们安享晚年,老有所居。”基金会主任William Thomas表示,虽然华人老人可以直接向英国本地的福利机构寻求关心,但由于英国机构大都不提供中英文翻译服务,并且对中英两种文化“老有所居”的理解有差异—华人老年群体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他们希望“四世同堂”,即使无法“四世同堂”也想尽量住得离家人近些;希望与同胞群居养老。所以,华人移民直接向英国机构申请住房,就可能享受不到这些因素的考虑和照顾。在华人移民的居住问题上,除华福信托基金外,华人社区中心也提供相关服务,为老人们填写英文申请表格,并依据老人家庭的实际情况,为他们申请居住地点和住房补助提出建议。

“老有所居 老有所养”难持续

20年前,在伦敦格林尼治区还没有专供老华人华侨居住的公租房、养老院。由于工作的关系,格林威治中文学校的陈雪校长看到很多华人老人和子女分居,生活和精神上都无人照顾,她便开始向当地council争取专供华人居住的公租房。

第一位住进格林尼治区公租房的华人就是通过陈校长介绍的。当初,这位老人的子女不看好英国的进展前景,决定移居美国,但由于美国签证政策的限制,父母暂不答应同子女一起移居美国。出于对朋友的关心,陈校长主动关心老人游说政府,申请到公租房。“虽然英国可以有地方留下她,但是由于和子女分居两国,看得出这位老人十分孤独”,陈校长说,“很多时候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关心别人做了件好事,这位老人现在已经走了,她晚年的遗憾也无法补救了。”

除了住在公租房,和陈校长来往的老移民中还有不少住在自己的房子中。几十年前,中餐外卖行业基本没有竞争,薛铭(化名)二老年轻时超时工作,省吃俭用,终于到老来买下六幢房子,两幢给儿子女儿,一幢自己住,另外三幢用来收租。但由于二老年轻时天天在楼下厨房工作十几个小时,子女都在楼上看英语电视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淡漠,成年后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也较为淡薄。二老生活上碰到问题,向女儿寻求关心时,女儿的回答是“我没有义务帮你解决问题,而且我还有自己的工作和小孩要照顾。”老人英语不好,一次因收租被骗惹上官司,找儿子翻译文件,而儿子却在电话中说“我很忙,你发Email给我吧!”,说完便把电话挂了。儿子哪里知道自己年迈的父母家中并没有安装电脑,更没有使用过Email。

移民,一生游移在多重社会体制和多元文化中,他们是移民政策上那条最脆弱的神经,每一次签证条件的变动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但无论漂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查找一方遮雨挡风的屋檐,在屋檐底下“悠然见南山”才是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老有所依,老有所居,老有所养”不仅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还需要自己和家人一起“养身、养心、养情”。

扩展阅读

英国老一辈华人移民生活让人担忧


为大家整理的《英国老一辈华人移民生活让人担忧》,供大家参考。

7月16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二十七、八岁的你,在英国奋斗,孜孜不倦地往个人账户积存财宝,在不断上涨的房价中查找投资机会,为永居身份和入籍查找高薪工作,为子女积攒教育基金,为家人团聚研究咨询越收越紧的移民政策,一笔一笔勾勒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居,老有所养”的风光生活。

但是,英国移民生活还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每个星期领取142.7镑的最低养老金,住在政府提供的养老院,一室一厅,隔壁舍友讲着听不懂的英语,与子女无法沟通,一起喝茶的旧日老友已陆续回国颐养天年,而自己却是耄耋之年、疾病缠身。

早期移民:年老后怎么住?

上世纪中期,由于英国政府放宽移民政策,大批香港移民到英国伦敦、利物浦、伯明翰等地,随后,以经营粤菜为主的中餐外卖店便开始在各地中国城蓬勃进展。依托着中餐外卖店,当时移民英国的香港人便开始自己的英伦移民生活。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早前移居英国的华人已步入老年,他们作为老龄化人口的组成部分,享受着英国的社会资源和社会福利,尽管这块蛋糕随着近年的经济衰退和政府削减而日益渐小。

陈雪是格林威治中文学校的校长,办学几十年的过程中接触到几代华人移民。据陈雪观察,目前老一辈华侨的居住方式分成三类情况:第一类情况是经济情况较好的老人,大多60多岁,处于刚退休的年龄阶段。他们有能力在香港买房,在英国圣诞节前就回到香港居住,等到英国夏季再返回英国避暑。近年来,选择此类生活方式的香港退休人员越来越多。

第二类情况是没有经济能力买房,但移居英国前仍保留香港祖屋的老人。他们退休后便回香港定居。回港后也能在沙田等处买一套一室两厅的公寓,看病、交通、生活起居也较为方便。

第三类情况是退休后仍然留在英国养老的华人,除去已有私人住房的,大多住在政府的公租房中。公租房一室一厅,依据陈雪校长口述,20年前此类住房较轻易申请,如今因为老年人人口比例的上升,住房相对紧张,申请周期也相对延长。

易老(Mr. Yik)于1962年5月移居伦敦,几十年来一直在中餐外卖店工作,家里一室一厅的住房由儿子女婿一家居住,自己住在外卖店中。易老退休后,由于家中没有留出空余房间,他便主动向家里提出在外租房子住。易老说:“我还年轻,不用他们照顾我,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租房子便会产生租金,这对于易老一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家人合计过后,易老决定先租下政府提供的国民住宅,即公租房。

英国的国民住宅由各区政府所有,只要年满18岁、无反社会行为、无未交租金的英国公民便可向当地政府提交申请资料。但申请国民住宅的人数较多,申请的过程也较为漫长(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已加入申请名单的人员也不能保证分配到住房。

因多年在中餐店工作的原因,易老对英语的把握程度有限,面对十几页的公租房申请资料和严格的申请条件,显得力不从心,公租房的申请便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年老者,“独居”者

像易老这样,和家人分居的老移民不在少数。徐奶奶因女儿定居英国,于1995年从广州移民伦敦。目前能领到每周一百多镑的养老津贴,住在离女儿家较近的Sloane Square老人公寓,房租每周约90镑,政府补助80镑,自己承担10镑。

曲爷爷57岁时只身来英,后获永居。退休后政府建议他住进老人院,但曲爷爷生活上不需要他人照顾,再者居住在老人院的长者以英国人居多,交流不方便。曲爷爷坚持自己申请公租房,请华人朋友关心填写提交申请资料,经过两年的等待,终于被分配到伦敦治安较好的区域,且可全额享受政府发放房屋津贴,每月485镑。

据华人华福信托基金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有8300位华人长者在大伦敦区域居住。这些老人大多独居,缺乏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又因对英语的把握甚少,有被英国社会边缘化趋势。

基金会主席陈寄峤说:“华福信托基金首先要关注英国的第一代移民,让他们安享晚年,老有所居。”基金会主任William Thomas表示,虽然华人老人可以直接向英国本地的福利机构寻求关心,但由于英国机构大都不提供中英文翻译服务,并且对中英两种文化“老有所居”的理解有差异—华人老年群体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他们希望“四世同堂”,即使无法“四世同堂”也想尽量住得离家人近些;希望与同胞群居养老。所以,华人移民直接向英国机构申请住房,就可能享受不到这些因素的考虑和照顾。在华人移民的居住问题上,除华福信托基金外,华人社区中心也提供相关服务,为老人们填写英文申请表格,并依据老人家庭的实际情况,为他们申请居住地点和住房补助提出建议。

“老有所居 老有所养”难持续

20年前,在伦敦格林尼治区还没有专供老华人华侨居住的公租房、养老院。由于工作的关系,格林威治中文学校的陈雪校长看到很多华人老人和子女分居,生活和精神上都无人照顾,她便开始向当地council争取专供华人居住的公租房。

第一位住进格林尼治区公租房的华人就是通过陈校长介绍的。当初,这位老人的子女不看好英国的进展前景,决定移居美国,但由于美国签证政策的限制,父母暂不答应同子女一起移居美国。出于对朋友的关心,陈校长主动关心老人游说政府,申请到公租房。“虽然英国可以有地方留下她,但是由于和子女分居两国,看得出这位老人十分孤独”,陈校长说,“很多时候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关心别人做了件好事,这位老人现在已经走了,她晚年的遗憾也无法补救了。”

除了住在公租房,和陈校长来往的老移民中还有不少住在自己的房子中。几十年前,中餐外卖行业基本没有竞争,薛铭(化名)二老年轻时超时工作,省吃俭用,终于到老来买下六幢房子,两幢给儿子女儿,一幢自己住,另外三幢用来收租。但由于二老年轻时天天在楼下厨房工作十几个小时,子女都在楼上看英语电视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淡漠,成年后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也较为淡薄。二老生活上碰到问题,向女儿寻求关心时,女儿的回答是“我没有义务帮你解决问题,而且我还有自己的工作和小孩要照顾。”老人英语不好,一次因收租被骗惹上官司,找儿子翻译文件,而儿子却在电话中说“我很忙,你发Email给我吧!”,说完便把电话挂了。儿子哪里知道自己年迈的父母家中并没有安装电脑,更没有使用过Email。

移民,一生游移在多重社会体制和多元文化中,他们是移民政策上那条最脆弱的神经,每一次签证条件的变动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但无论漂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查找一方遮雨挡风的屋檐,在屋檐底下“悠然见南山”才是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老有所依,老有所居,老有所养”不仅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还需要自己和家人一起“养身、养心、养情”。

美国退休移民老太太的晚年生活介绍


美国退休移民老太太的晚年生活,说来也巧,都说美国移民福利是很不错的,但前提是“有付出才有回报”,美国前期的都邑纳税何来安稳的退休移民生活,下面是一个80多岁美国退休移民老太太的晚年生活,看着心里酸酸的。

来美多年,得到过许多生疏美国人的关心。等生活安定下来,一直想找机会回报。两年前,太太逛本地一个华人学生网站的时候,发觉了一个美国老太太的广告:年纪大了,盼望通过教人英文来换取每周两个小时帮她作家务。太太想到刚到这里时,英文不好,曾经去上过一位美国高中英文老师给新移民提供的英文课,不收钱。太太思索着小城不大,可能是同一个人呢。电话打过去,知道是不同的人,但了解到老太太的情况:80多了,一直单身。身体不好,不能弯腰,所以,想找人给她洗衣服。太太迟疑了一下,还是接下了这活。

一干有两年了,从和老太太的聊天里拼凑出一幅不完整的画面:从老太太的照片和目前的模样,能看出她年青时算一个美人胚子。她很后悔,年青时太好玩,没有成家。现在一个月的退休收入有两千美元左右。70多时驾照考不过,从此就不能开车,每次出门只能靠教堂的教友佐理。老了吃不动了,饭量很小,我们夏天经常送她一些自己菜园里产的cherry tomato,黄瓜等,她很兴奋,吃不完还拿出救济她熟悉的穷人呢。

老太太退休前和哥哥一家住。哥哥去世了,她就选了个离医院近的apartment,上下有电梯,单间。没有多余的钱,这个单间一住20年。地主要长房租,她交不起;地主想赶她走,又不能对老人作太过,所以,20年没有给她的公寓换过任何东西了。前阵子冰箱出了问题,好说歹说终于换了。好多更新,老太太得自己想办法。

她的广告经常登在华人网,有好几拔中国人帮过她。所以,对华人映像好,说尊重老人。有次她让我开车去把她一些不要了的东西送到教堂捐给穷人,她不好意思地说: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许他人能用;和你们华人的恩德比起来,这个就太微乎其微了。太太给她干的这两年,就是洗衣服的空档聊聊天,算学口语吧。老太太过意不去,又需要人打扫房间,就让我儿子去,每周一小时,七块钱,还不够我往返接送的油钱呢。但对儿子是一个不错的锻炼,学会作家务,刷马桶洗浴缸,这些儿子在家怎么也不会作的。

最近老太太的医生说她不能单独住了,得进养老院。老太太很悲伤,说没了自由。更麻烦的是没有钱,找一个合适的养老院不轻易。服务好的一个月要四千多美金呢。政府补贴的要排队。老人家就一个侄女,在外州,生活外传也窘迫,帮不了她。所以只想搬得离侄女近点。她说她会想我儿子的,没人聊天,没人给她打扫房间了。

老太太很怕孤单的。天天把自己的时间排得紧紧地,每次太太和儿子去佐理,她都预先准备好,约好时间。给我们一个很忙的映像,一直没有想到她的孤单。去年感恩节,老太太原计划去侄女家过,结果火车票出了问题,不能去,才和太太说起感恩节要去教会给无家可归的人办的感恩节晚餐,流露出想来我们家的意向。惋惜我们已经安排好去朋友家。但和太太商量好,争取明年要是老太太身体还好,能走动,就接到我家过感恩节。

老太太计划很周全,早为自己的后事作了打算。没有钱来买墓地(以前买了,给哥哥用掉了),就捐自己的遗体给医学院学生解剖,这样就不用花钱了。她还给我们看她的遗嘱,让我们了解一些身后事的处理。老太太人很开朗,也健谈,人也不错。我太太几次忙不过来,想quit, 但觉得老太太太可怜,下不了决心。估量她要去养老院的话,离我们太远,太太才会放弃这个义务。

在文学城投资理财坛里有不少反对为退休存钱的网友,认为与其存钱,不如拿这个钱去享受现在的生活。这些人其实也一样认为钱是欢乐生活的根本么。不然怎么会说趁年青别存钱,多玩玩呢。老了也一样,也是需要钱。另外,不成为社会和孩子的负担,也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么。美国人的退休很大程度上是要自己安排的。社安保险那点钱远远不能维持一个经典中产的生活标准,更不用说负债累累的政府今后是不是还有钱来发社安保险呢。所以,早打算早安排才识正道。“人算不如天算”的说法是经不起统计数据的推敲的,它只能作为一种自嘲。

老有所依,葡萄牙投资移民让父母晚年生活更安心


说起葡萄牙,很多去过葡萄牙的人都会说气候不错、生活质量高、盛情的国家氛围,全球顶尖的医疗。今天带大家了解葡萄牙移民的优点,感喜好可以收藏。

一、气候宜人

葡萄牙北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平均气温1月7~11℃,7月20~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

最南端阿尔加维更是以每年超过3000小时的日照量,吸引到了大批游客来此享受阳光沙滩的美好。当然,有赖于优越的自然条件,葡萄牙当地也有着众多顶级的高尔夫球场,随时准备迎接来自全球的高尔夫运动喜好者。

二、居住环境友好

作为外来人口融入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葡萄牙对于外来人民的态度非常盛情友好。在大街上无论是迷路或者求助,哪怕是遇见英文口语较差的当地人,也能跟你指手画脚的body language一番。盛情的生活态度和国家文化,从每年各大狂欢节上就可见一斑。

三、医疗系统发达

葡萄牙政府每年会投入GDP的10.1%用于医疗,这使得其医疗保健系统位居全球第12位,而且医疗花费非常低廉。只要持有医保卡,就可以享受到当地的公立医疗。

葡萄牙执行医药分别的制度,所以医生只有开具处方的权益,病人需要凭处方单到药房买药。药房非常便利,遍布着大街小巷,挂有绿色十字标志的就是了。在完善的医疗体系下,葡萄牙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了81.1岁!

四、物价低廉

大多数人都以为旅行发达的国家,那么消费水平也会被相应拉高。但葡萄牙绝对是众多热门旅行目的地国中少有的低生活成本国家。

咖啡重度喜好者必定对这个国家非常有好感,因为一杯拿铁的价格大致只需要2欧元,也就是人民币15元左右,性价比很高。而一家三口在葡萄牙的生活成本也仅需700欧元/月,什么是低成本高品质的生活,来了葡萄牙就能充分感受到!

葡萄牙有优良的税收环境,是很多人的理想居住国,全球适合退休养老国家TOP10,带着父母移民葡萄牙,晚年生活更有保证。

西班牙移民的晚年生活生活 到丽池公园打发休闲时光


来到西班牙马德里,就有不得不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当地的丽池公园,这个让西班牙移民心驰神往的美丽公园是有17世纪由飞利浦四世下令建造的,丽池公园在建成后曾经是座皇家公园,属于布恩·丽池宫。据了解,园内有一座很有名的玻璃宫,名为“palacio de cristal”,玻璃宫主要是由铁和玻璃建造的,所以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丽池公园园内种植着各种植物超过一万五千株,园内还有很多的纪念碑。玻璃宫曾与委拉斯盖兹宫一起,做为西班牙皇室成员的娱乐场所。当时,公园的外围都有围墙,但是如今早已不见踪影了。公园其中的一部分有着明显的法国风味,而其他部分则更强调的是自然状态。当时的皇宫如今仅有两座被保留下来,其余的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被毁。目前丽池公园的玻璃宫和委拉斯盖兹宫都已经成为展览馆,供游客参观。

一到节假日,居住在马德里的很多家庭都会去这座公园,公园内经常是人满为患,一副好不热闹的景象。公园内有街头音乐家、画家、变戏法的,以及街头卖艺的等等。靠近丽池公园北面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名为“estanque del retiro”。游客可以租赁一条小船在湖中泛舟游玩。在该湖的旁边还有一座阿方索十二世国王骑在马上的巨大雕塑。这座雕塑于1922年由阿方斯国王的母亲要求并建造树立于此,其南面还有另一个小湖。丽池公园另一个比较有特点的是它的玫瑰花园,而其中最为显眼的当属其中的一座雕塑,这个雕塑是献给撒旦的,这可是全欧洲仅有的一件雕塑。

其实,西班牙不但适合退休的人士居住生活,对于考虑子女教育的家庭来说,西班牙移民项目也是很好的选择。

荷兰移民生活的优势:你想拥有的“一辈子一个医生”


从国内的各类就医冲突情况了解到医生确实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行业。而相对于国外的就医情况来看,也就不难发现为何现在的人都愿意定居国外,享受国外的政策与福利。小编拿荷兰移民生活来说,一辈子一个医生绝对是荷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荷兰人来说,最了解自己身体的人或许并不是自己的配偶 。每一个荷兰人都有一位固定的家庭医生,健康状况一旦出现问题,首先会请家庭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及治疗。长年来医患双方对彼此认识的逐步构建,使医生成为了患者最重要的“知己”,当然此知己并非在精神层面的知心谈心,而是对患者体质及健康问题的了如指掌。

据荷兰家庭医生学会(Nederlands Huisartsen Genootschap)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逾7成荷兰人希望至少10年甚至终身都不更换家庭医生。四分之三的荷兰人认为面对自己熟悉的医生,有助于坦诚地交代病症。受访者中,仅一成认为去看哪个医生并无关紧要。

这种医患信任关系,不仅对患者一方的行事选择存在着影响,对医生来说也同样重要,因此医生们在积极地维护着自己的“知己”形象。三分之二的家庭医生表示,虽然他们同其他同事合作开办诊所,但是还是希望各自的病人会尽可能地选择自己为其看诊。

荷兰人桑德的父母家住荷德边境,因上学搬去荷兰西部4年,以及工作后再度搬家,却从来没有换过家庭医生,宁愿每次需要看病时跨越100多公里专程回去一趟。问其原因,他说,“我就是比较放心一个熟悉我健康情况的医生。”

欧洲国家的社会福利好是众所周知的,而欧洲国家中荷兰永远高居榜首。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移民欧洲,愿意移民荷兰的重要原因了。如果您还需要了解

加拿大移民自述:来了后悔一阵子,不来后悔一辈子!


从深圳离开到加拿大已经4年多,加拿大好像还是那个加拿大,没有什么大变化,但中国似乎不再是那个中国,翻天覆地了。

来加拿大4年,我经常会犯“间歇性回国狂躁症”,待一段时间就特别想回国,遇到点事情就特别想回国,然后埋怨当初为什么出国,为什么移民。

不少人跟我说:你看,傻了吧,要是当初你没出国,现在在国内肯定混得更好。

不少人问我说:后悔吗,移民加拿大?

我诚实的回答:不来,后悔一辈子!来了,后悔到现在。

错过了国内的房价大涨

记得2013年离开深圳的时候,当时新房2万多一平米,还想着入手一套,可是想着出国压力会太大,于是作罢。现在想起来,真的抓心挠肝的后悔。

还记得当时“莱蒙.水榭春天” * 后一期开盘,2.3万一平米。现在,这个楼盘已经将近8万一平米。曾经,有一夜暴富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悔不当初。

错过了国内的工资大涨

加拿大这几年通胀率一直维持不变,物价上涨了一些,但是工资却是多年没有大变化。虽然温哥华近年也调高了底薪,可是大家普遍反应都是“看不到工资上涨。”

来加拿大,很多人都觉得“加币好值钱”!

很多华人打工者,一个月几千的工资已经觉得蛮好,可是对比现在中国国内的工资,一个月2万人民币是觉得远远不够的。

深圳的前同事告诉我,“你走后,公司对薪资做了大的调整,2次大涨薪,每半年一次小涨薪,你要是在这里,月薪肯定过3万了。”记得当时听到这些话,真是一口老血要吐出来。

可能国内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岗位不同薪资不同,可是,我要说,加拿大的钱不好赚。如果你是不怕脏不怕累,做一些技术工,比如:电工丶下水道等等,这些可能会比国内要赚得多。但是如果是国内的白领,来到加拿大你会大失所望。

错过了给父母亲尽孝的机会

其实 * 后悔的,是没有陪伴在父母亲人身边,以至于家人生病,都没法在身边照顾。

来加拿大的第二年,公公就因为腰椎入院手术,前后3次手术把老人家折磨的不成人形, * 后还落下了后遗症“神经性疼痛”。前两年也到加拿大来求医,可医生说现代医学对这样的疼痛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试了一下植入电刺激棒,可效果不理想, * 后作罢。老公总是自责的觉得就是因为我们不在父母跟前,所以两老人家没有照顾好自己,才变成这样。每每想起这些,高大沉稳的汉子,也忍不住后悔落泪。

那天跟母亲视频,突然聊起她的年纪,才发现她已经快60,可我心里她还只是40岁的样子。妈妈说,“我不盼你赚大钱,就希望你在我身边,想见你的时候能看到你。”我跟她说“那我订机票,你飞过来吧。”妈妈叹口气:“不过去了,也不是没去过,要坐那么久飞机,过去也无聊出不来门,就等你们回来吧。”

父母在不远游,来加拿大,是对是错,为了什么?

不少人跟我说:及时止损,早点回来,趁着年轻还可以再来过。

不少人问我说:给你再选一次,还移民加拿大吗?

我认真的回答:来,我还得来加拿大。

来这里手艺变得越来越好

刚到加拿大,我们只会番茄蛋面,现在可以做一桌大菜。我们还学会了摆盘,学会用各种调料,学会西餐丶意餐,学会做包子馒头糕点。

虽然温哥华也有各种中餐馆,可是这里 * 流行聚餐,每家带1到2样菜去聚会。因为必须带着菜去,也就慢慢磨练出了厨艺。现在,只要想吃什么,上Youtube查视频,然后过两天,“新菜式”就会火热登场。

来这里找到了简单的生活

来到加拿大这几年 * 大的变化就是学会简单生活,因为这里每个人都是如此简单的生活。穿着休闲舒适,没有人在乎你手上的包,新买的表。

忙忙碌碌的工作,然后去超市买菜做饭, * 跟朋友聚餐聊天,找时间去附近游玩。

也许每个人还是觉得手上钱很少,未来很迷茫,但是So What?每个人都是这样,每个人都还是开心的活着。也没有人天天跟你比较,告诉你谁谁买了哪只股票赚了几倍,哪个朋友又买了套别墅,那个谁又做了项目赚了几百万。

“你有没有发现,加拿大的日子过得特别快?”

“是啊,加拿大的日子特别懒,特别简单,特别安逸,所以感觉时光走得那么快。”

来这里知道什么是规矩?

在加拿大,这里车速很快,但是开车更轻松,因为随意变道的人少了,随意超车的人少了,道路感觉更安心。

在加拿大,这里没有“插队”,不管是看医生、到政府部门办事,你想要早点办成,要么早点预约,要么提早去排队,大家都很公平,没有“走关系”这一说。

在加拿大,餐馆的后厨不能说很干净,但不敢乱用食品添加剂,或者洗不干净让顾客吃坏肚子,这是食品安全的规矩。

在加拿大,出门遛弯遇到邻居,大家会相互说个Hello,微微一笑示意,这是“潜规则”。

在加拿大,不守规矩后果很严重,所以,大家都老老实实,生活更平顺。

移民后,也许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我们终于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不想要吵杂拥挤的街道,不想要灰蒙蒙湿哒哒的天气,不想要不放心不安全的食物,不想要窄窄的停车位,不想要小小的公寓,不想要身边人“过多的关心”。

当然,我们也会不想要加拿大的寂寞,不想要加拿大的烂快递,不想要加拿大的烂效率...

现在国内生活越来越好,想要移民的人貌似越来越少,还有很多移民来加拿大过得不开心又回国发展的。

移民是条不归路,上路前三思。

不少人问我说:你会一直在加拿大呆着吗?我淡淡的回答:不知道...

移民加拿大是我一辈子不后悔的决定


移民,意味着要抛弃熟悉并且习惯了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往的生活轨迹,每个移民在外的华人都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故事,这故事里饱含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放弃国内熟悉的一切移民到加拿大生活是怎样的?是不是比国内要好? 好在哪里?这是很多国内朋友问过我的问题,近来空闲,我就来介绍下加拿大的生活。

一,住房问题

对于住房,加国政策主要是控制通货膨胀和税收。

中加两国同样 ** 大城市的商业地产项目,加国的价格是我们的30%。

中国的地产总共要收12种税跟多种费用,这加在一起就是占了房地产价格的70%左右,这些就是我们比加国高出的部分。

中国房价为什么会涨这么快?加国过去100年通货膨胀平均每年平均3%,房价涨幅差不多每年4%,因此在加国买房可以对抗通货膨胀。中国过去10年,中国平均每年印钞速度是18%,另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房价平均每年的涨幅分别是北京23%、广州21%、上海17%、深圳14%,加一起平均是18.75%,接近19%,因为钞票印得过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老百姓买房子来避险,这是中国房价涨的 ** 主要的原因。

心好塞。

二,车子

同样的汽车,中国的价格是美国的300%。

吓晕了。

经过计算发现,关税、增值税,剩下的146%缺乏解释。

另外,中国没有高端豪华车的本土品牌,这就使得国外的豪华车品牌联合垄断在中国同时提高价格,而没有办法与之竞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总代理制度存在缺陷,这个制度要求一个城市要设立一个总经销商,看上去好处在于可以保证服务品质,但缺点是给了它们一个销售垄断的空间。

三,消费

在加国出门喝杯咖啡或饮料是 ** 正常不过得了,价格从一两加币到四五不等,店里一般还提供免费的WiFi。所以一般的加国人很喜欢到咖啡店去消磨时间,带上手提电脑还能顺便处理一下工作。

在中国一家装潢档次中等的饮料店里买了一份个人量的菊花茶,就花了56元,一个果盘88元,让我这种加国中产阶级收入水平的人都觉得实在有些贵,显然不是中国一般工薪阶层会去消费的地方。星巴克就更是了,我在上海的星巴克买一杯咖啡要25元,看来普通收入的中国人买杯星巴克咖啡要工作一个小时的样子。在加国的星巴克店里,买了同样大小的一杯咖啡只花了1.89加币,这是对会员的定价,非会员的价格是2.10加币,是在中国价格的一半,对普通收入的加国人来说只要工作上五六分钟就够买一杯星巴克咖啡的了。

四,自然风光

每逢节假日或 ** ,也都是我们外出游玩的好时机。加拿大幅原辽阔,自然环境美好,可供游玩的地方非常多。仅以多伦多市为例吧: 往南是世界 ** 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往东是风景秀丽的千岛湖,东北方向是广袤无边的阿尔岗昆国家自然保护区公园。沿着东面安大略湖及西北两个大湖几百公里的湖边,更有数不胜数的公园、河流、湖泊、港湾、海岔可供游览、游泳、垂钓和划船等。回到多伦多市区,湖边有世界 ** 高塔--CN Tower,让你登高望远,目穷千里。市中心有着名的别墅式古堡-Casa Loma 供游人观光,让你欣赏到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及装璜艺术。

另外还有一大批荟萃罕见的珍藏文物、考古发现、艺术瑰宝、科技成果的博物馆,美术馆,科技中心让你大饱眼福。夏日里,华人主办的龙舟大赛已成了众所瞩目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加勒比海日大游行和同性恋大游行可以体验到这个国家多元文化的魅力。九月中旬的枫叶航空风筝节上,又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不同风格和款式的风筝争奇斗艳。秋天到了,多伦多周围的森林开始变的金黄或火红似的斑澜,一家人开车到郊外走一走,到处可以捕捉到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景色。进入冬天,喜欢滑雪的人迎来了一展身手的好机会。在加拿大一年三季(加拿大基本没有春季)都能享受不同形式不同风味的游玩,确实是很享受的。

五,医疗

加拿大的医院也很整洁舒适,到处一尘不染。一般情况下两位病人住一间病房,特殊情况下一间病房只住一位病人,病房里的设施都很先进和实用。单说那病床吧,床面可以调成不同的角度,以适应病人或躺或坐的姿式。床的护栏上还装有控制房灯亮度、电视频道、收音机声响的按钮,很人性化。因为加拿大的医疗福利很好,所以病人住院无须掏钱,也不需要家属陪护。护士照料病人的一切,甚至还要为重症和老年病人洗澡擦身、喂药喂水。当我想起在国内的时侯,一人住院全家几个人轮流值班陪护,一人住院全家人都弄得疲惫不堪。去年我因病住进了加拿大的医院,有次去其他部门做检查,本来我是完全可以自己行走的,可护士非要用轮椅推着我,她说这是制度,弄的本人怪不好意思的。不得不说,加拿大的医疗福利真的是比国内好些。

多年前我做了人生中 ** 重要的决定,带着全家移民加拿大。回想这么多年在温哥华的生活,我感到庆幸,这是我一辈子不后悔的决定。我常一个人去湖边散步,所有的一切都那么的安静,唯有那些没有被破坏的美景还在向人们展示她们并没有孤寂。生态链很明显的看到,特别在湖边,经常看到水鸭的捕抓小鱼,而高空的老鹰却盯上了水鸭。会忍不住深呼吸,开心地笑起来,因为我一直梦想的生活真的实现了。

华人移民西班牙的这些年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近日,针对西班牙人对旅西华人的诸多疑问,有西班牙媒体将民间问题收集起来,经过筛选和取证,在采访了华人教育融入委员会的志愿者之后,写出了一篇具有科普性质的文章,揭开了旅西华人神秘的面纱。

问西班牙到底有多少中国人?

答根据西班牙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1年底,西班牙境内共有中国人167.132人,占西班牙境内移民总人数的2.9%。其中,华人女性占华人总人数的47%。中国人的最大的聚集地为马德里,4分之1的华人定居在这里。根据另一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失业率极低,只有5%,95%的中国人都有固定工作。另外,40%的中国人是企业主、个体户,中国人是自主创业的比例最高的移民群体。

问中国人的生意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为什么?

答随着时间的流逝,定居西班牙的华人生意开始多元化,从最开始的百元店,到后来的食品店,再到现在的服装店、理发店等,中国人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目前,在中国人的生意中,最成功、同时也是最让西班牙企业感到危机感,并因此忧心忡忡的行业,就是家纺业。中国生产的家纺产品,物美又价廉。中国人雇用了西班牙采购员、西班牙店员,店里播放着的是西班牙音乐,唯一的一个中国人,在收银台里等着收钱。更惊人的是,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家纺产品,有80%左右是中国生产的。

问中国人是一个很封闭的群体,为什么?

答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的一点是,在西班牙的华人,大部分来自浙江青田。青田是个小城市,以村庄为主,所以青田人远不如来自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人会交际。他们和他们的家人、熟悉的老朋友或是同乡交往,有很强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问为什么中国人卖的东西这么便宜?

答很简单,中国人卖的东西,都是从中国进口的,那里的原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世界上80%的货物都产自中国,中国的工人工资很低,因此生产货物的成本大大降低,这是中国货低价的保证。”

问中国人在西班牙投资,真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吗?

答普通的华商在西班牙投资,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税收优惠,的确有些中国企业在西班牙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都是一些跨国的大企业,说到其中的缘由,是因为西班牙政府和中国政府签订过双边互惠协定,并不是因为是中国的公司,才有这样的特权。

问在西班牙语不流利的情况下,中国人是怎么把生意做起来的呢?

答中国人有很强的劳动意愿。他们决定办理移民西班牙的那一刻,就做好了奋斗的准备。在这一点上,他们比西班牙人要勇敢得多。很多中国人只会说“hola”和“adios”,但也把店开起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方式对所有人都行得通,有些人的生意大获全胜,有些人则遭遇了滑铁卢。

问我们看见中国人的时候,他们总是在工作。中国人在闲暇时间的娱乐活动有哪些?

答中国人总爱谈论卡拉ok,但这并不是特定的模式。也有一些人喜欢足球,这要看个人爱好了。年龄是造成中国人的娱乐活动的分歧的主要因素,如果是在西班牙出生的华人,他们平常的休闲娱乐活动,和西班牙人没有两样,比如去电影院,去迪斯科。而对于早期移民西班牙,西班牙语又不好的华人,只能在中文圈里活动,比如和朋友吃饭、看中文电影和电视、读中文报纸等等。

提醒,在移民西班牙后,如果想要正真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一定要让自己多接受一些新事物。

本文地址:http://m.ym16.com/y/42246.html

上一篇:英国移民生活需要知道的法律常识

下一篇:新移民前往英国生活须知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