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网

加拿大移民百年回顾

2019-12-30
加拿大移民两年以上管理经验

前两期回顾了加拿大悠久的移民历史,以及移民法系的建立和变革。经过了土著人的耕耘、欧洲移民的拓荒、世界各民族的建设,20世纪的加拿大已然成为经济强国,加之其稳健的移民政策、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质的教育水准、完善的福利保障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安居乐业。本期将解读20世纪60年代至今加拿大的移民格局和相关法律,以更好地预测加拿大将来的移民形势。

评分制和移民法改革

60年代,加拿大面临出生率不断下滑、经济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人才紧缺的挑战,1966年发表的《白皮书》指出:移民对保持国家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建议政府吸纳更多的独立移民。加拿大于1967年正式推出了评分制作为挑选独立移民的客观标准,即根据申请人的教育、就业机会、年龄、个人适应力、英语/法语能力等指标综合评分。该制度实行至今,并为其他移民国家陆续引进,可谓移民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而1974年发表的《绿皮书》则推动了移民法的改革,当时的移民和人力部部长RobertAndras先生认为移民法应解决“为什么我国需要移民”这样一个基本问题,而以前的《移民法1952》则着重于阻止加拿大不需要的人入境或定居。在广泛倾听民众呼声和各方建议后,《移民法1976》应运而生,并与1978年起正式实行。它奠定了加拿大移民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并划分了四个基本移民类别:家庭类、人道立场类、独立类、亲属担保类,每个类别联邦政府均可设置目标数,同时它还确立了加拿大各级政府对移民安置工作的合作原则。

21世纪加拿大移民政策

时间的车轮滚滚驶入21世纪,尽管加拿大每年落地的新移民超过20余万名,但是劳动力紧缺、移民分布不均衡、审理周期冗长等问题仍待解决。2002年出台的《移民和难民保护法》重新修订了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并推出“枫叶卡”代替“返加证”以方便永久居民自由往返加拿大。在加拿大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拿大各省政府也积极参与移民工作,推出各类省提名移民计划来帮助繁荣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新世纪的加拿大到处涌动着欢迎新移民的热潮。

展望未来,加拿大政府仍将坚持鼓励和欢迎移民的立场,因为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新移民已经成为加拿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移民这项基本国策不仅牵涉到加拿大各民族团体的切身利益,而且也成为各政治力量赢取支持率的不二法宝。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经济发达国家中为数不多的移民国家,加拿大仍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移民天堂”,而人口密集、经济高速增长的亚洲地区更是占据了加拿大一半以上的移民申请数量。

总之,加拿大不愧有“移民之国”的美誉,其移民政策的历次修改也是应对当时的国情和世界局势,并为各国制订其移民政策所借鉴。加拿大自开国以来的139年里,共出台了7部相关移民法律,平均每20年修正一次,其稳健性可见一斑。现行的加拿大移民法刚问世5年,目前的移民申请局势和21世纪初相比也没有重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加拿大政府重新修正移民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做些小调整如配额、合格分数的改变则在所难免。(上海外劳因私出入境公司供稿)

相关链接

申请移民切莫错过良机

针对一些关于移民政策的说法,如加拿大投资移民将提高门槛、加拿大将停办技术移民等,一个成熟而理智的申请人首先应关注政府的信息平台,其次要正确判断并把握移民时机,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从而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稳妥规划全家的人生。

很多人在考虑移民时常有的误区就是“等我需要用到移民的优势时再办。”但当想办移民时,您是否一定符合条件?漫长的办理过程,您等得及吗?

要避开上述误区,谨慎长远的规划是很有必要的。以加拿大投资移民为例,从开始办理到实际定居,最长有8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包括2年(从着手申请到获得绿卡)+1年(准备登陆期)+5年(绿卡有效期)。即使申请人现在生意繁忙,本人及家庭成员近期都不可能有时间去加拿大居住,8年的准备期还是非常充裕。对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来说,花不到100万元给自己和家庭一个选择的权利非常值得。

对正在观望加拿大移民政策的中国申请人来说,如果移民决心已下,如果已经符合任何一个加拿大现行移民项目的基本要求,如果自己或家人在最近8年里有可能去加拿大居住,目前要抓住申请加拿大移民的时机,即使2年后加拿大移民政策有任何变化,也不会影响移民申请。 

延伸阅读

100个哈姆雷特!移民加拿大感受百转千回!


不少人对加拿大生活充满向往,那么当他们真正移居枫叶国后,生活到底怎么样呢?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幸福?新移民在加拿大生活几年后感觉如何?其实,每个人移民加拿大感受到的滋味都不同。

但是,根据日前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87-91%的新移民在登陆加国后表示不后悔当初移民的决定。这项跟进式的研究调查了一批2010至2019年期间移民加拿大的新移民——以个人对生活的期望和实际经历的感受作对比来衡量移民体验。

研究结果发现,加拿大的移民大多喜欢加拿大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包括人身安全、自由和权利、和平以及稳定等因素。有人移民则为了家庭团聚、子女教育、或是得到更优质的生活,而这些,都不仅仅是靠衡量收入的多少来决定移民与否的原因。

数据显示,有75%的受访者在移民4年后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移民生活;五分之一不置可否;只有7%认为移民生活较前差。在生活期望方面,43%认为较预期更好,33%认为与预期相仿,只有24%称比预期要差。

每个加拿大移民故事的背后都包含了每个人的真实经历,这故事里饱含了酸甜苦辣的滋味。为了移民而重拾英语奋战雅思的经历,有为了子女教育而放弃国内高薪工作的经历,也有为了未来生活选择而选择移民的经历。

高质量生活、健全福利体系、一流教育质量、多元化文化氛围……加拿大的这些优势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移民前来,而且移民加拿大后,作为子女拥有海外身份,不仅可以坐享全球化便利,回国发展也有意想不到的优势。放眼世界,华人移民能享受到如此适宜的移民环境的国家并不多。在加拿大,你受不受别人的尊重很大程度上却决于你个人的言行是否得体,和金钱势力无关,和民族背景无关。

老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留言传闻飞来飞去,如何做到去伪存真?只能以自己内心的标准去考量,以亲身移民加拿大感受为真实。

英为纪念一战百年推出相关海军展览


关注英国移民关注英国出游攻略: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位于普茨茅斯军港之内的英国皇家海军博物馆即日起推出了《迈向战争——皇家海军与1914》大型展览,讲述英国海军在一战中的作用。英国纪念一战百年的活动已经逐渐铺开。

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国家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门口径只有10厘米的舰载机关炮。就是这门不起眼的火炮,在1914年8月5日的一战第一场海战中,在荷兰海域击沉了一艘德国布雷艇。博物馆专家谢尔顿说,这件展品具有特别的意义。“这门炮之后被当作是一件特别的东西保存了下来。在一战之后,在位于水晶宫的战争博物馆里进行过短暂的展示。原来它并不是我们的展品,所以现在我们很高兴能把它放在这里,作为展览开始的第一件展品。”

谢尔顿介绍说,英国皇家海军在一战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封锁北海,这对整个战局的走向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在战略上,北海对于英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把自己的舰队打造成了 大舰队 ,用于控制北海,迎接来自德国用战前10年时间创造出来的新舰队带来的威胁。我们必须要制止他们继续布雷,这样我们可以继续保证船只在海里的航行,继续进行贸易。我们必须控制北海,切断德国的贸易通道。这就是海军所起的作用,你控制了大海,就可以对德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谢尔顿认为,100年前的海军是英国重点建设的军种,虽然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但一切都是值得的。“有450万,差不多500万海军参加了这场战争。海军传统上都是经济资源的投放重点。实际上,在一战之前,政府支出的四分之一都投到了海军建设上。花费巨大,成效也大。它给你带来了控制海上航道、保证战略控制的能力。这对海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会想到西部战线的伤亡,但海军的成功或者它的重要性是不能用伤亡率来衡量的。”

负责展品收集及布展的英格斯女士说,这个展览关注的是参加一战的海军士兵及他们的家人,重要的是要从这段历史中学到东西。“我们将在1914-2014百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开展,尝试去讲述海军及海军士兵的故事。还是可以从一战中学到一些教训,用在当前的。在展览里我们展出了很多很多重要的东西,但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在海军服役的那些人,而不是那些技术或者武器。海军有着要传承下去的自己的风气和传统,你总是能够从历史中学到东西的。”

据统计,英国海军一共有43930人在一战中失去了生命。展馆里一直播放着一首小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在葬身海战之中的亲人的怀念,也让人们重新审视百年前的那场战争。

穿越历史梳理古今 百年历程尽显荷兰移民无尽风范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9月25日,为庆祝华人移民荷兰一百周年,阿姆斯特丹华商会与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在阿姆斯特丹市巴比逊王府饭店联合举办华人移民荷兰百年图片展活动。中国驻荷兰大使张军应邀出席并发表讲话。

张军大使在致辞中表示100年来,旅荷华侨华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成为荷兰当地社会与两国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张大使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华人到荷1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民实现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只要遵循这些原则,人们就能够组成新的社会家庭,共同追求美好未来。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中荷两国人民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进一步加深中荷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阿姆斯特丹市长范德朗随后发表讲话。他对华人移民荷兰百年纪念表示祝贺,感谢华人为阿姆斯特丹市建设做出的贡献,表示任内将继续支持华人社团活动开展和事业发展,并将积极致力于加强阿市与中国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友谊,实现共同发展。

张军大使在范德朗市长陪同下参观了图片展。主办方还分别向他们赠送了首份中文和荷兰语的阿姆斯特丹市中国城地图特刊。想要办理荷兰移民或咨询可以关注官网

迟来的正义:从《排华法案》回首华工百年血泪史


当地时间4月22日下午,加拿大温哥华市市议会在位于唐人街的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举行特别会议,市长罗品信(GregorRobertson)代表市府就该市歧视华人的历史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由于早期受歧视的华人多来自广东台山,因此,在罗品信用英语宣读道歉内容的同时,原华裔市议员叶吴美琪、余宏荣分别用广府方言和四邑方言宣读道歉内容的中文版本。

海内外广大华人华侨,共同见证这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刻。从被迫缴纳人头税,到坦然接受所在国政府致歉,海外华人地位的提高有目共睹。近年来,多国纷纷对曾经的排华行为道歉,人们在探究其背后原因的同时,也揭开了一部长达百年的华工辛酸血泪史。

穿越塞拉山的铁路开通,华裔铁路工人向一辆驶过的火车挥手致意。(美国《世界日报》取材自斯坦福大学网站)

【悲愤!加拿大排华史:不受欢迎的“勤劳者”】

一百多年以前,清王朝正处于国力衰微时期,战争不断,民不聊生。偶然间,一则“加拿大招募工人修建铁路”的消息,传遍了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的大街小巷。由于收入高于国内,大量平民不惜变卖土地,筹措赴加拿大的路费。

为了抵达那座“淘金城”,这些华工克服了海上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根据《不列颠殖民者》记载,1860年,有一艘从香港出发赴该地运送华工的船只,离岸时船上搭载的人数为280人,在经历了64天“波折丛生”的航程后,仅68人抵达加拿大卑诗省(今不列颠哥伦比亚)。

尽管航程如此艰难,依然有大量华工前仆后继,他们的努力成就了加国版图的完整。当太平洋铁路“最后一颗道钉”被敲进铁轨,北美西海岸的卑诗省归入加拿大疆土,自此加拿大揭开了排挤华人的序幕。

1885年,一部对华人带有明显歧视色彩的法律——《中国移民法》出台,该法案要求华人入境时额外缴纳人头税。此后,随着法案的不断修订,人头税的数额成倍上涨,最高峰为1903年的500加元,相当于华工在加拿大工作10年的存款。在“人头税”法实行期间,加拿大共向82369名华人征得约2300万加元的人头税,数额堪比兴建整座太平洋铁路的费用。

1923年,加拿大变本加厉,以排华法取代了人头税,自此华工和他们的家属被隔绝在加拿大版图之外,即使拥有英国国籍的华人,也不例外。那些曾经参与筑路的华工,彻底沦为不受欢迎的“勤劳者”。

在近代史上,加拿大一向以温和的态度示人,为何会出现如此规模的排华浪潮?分析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主流社会对华人的种族歧视,他们认为华人一心挣钱,是“没有开化”的民族;二是华人劳工的到来,削减了白人工作机会,影响了他们的收入。两个要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促成了多项排华法案的通过。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最后一颗道钉。( 中新社 记者 徐长安 摄)

【无奈!清廷官员奔走交涉 可叹弱国无外交】

自古以来,国与国的较量遵从“丛林法则”、“崇拜强者,不同情弱者”,国家实力才是撑起一个民族尊严的底气。清朝末年,正是因为国家积贫积弱,华人在海外的境遇才充满了辛酸。

面对加拿大的排华浪潮,有识之士们并没有无动于衷,清朝官员们积极奔走交涉,加拿大当地也成立了应对反华活动的民间组织,“华人群体大声疾呼,尽管声音很微弱……”

1876 年,清朝官员郭嵩焘出使英国,希望英国政府出面改善华侨在加拿大的境遇,彼时加拿大仍为英属殖民地。随后,不少清朝外交官纷纷提出交涉,但在加拿大排华情绪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交涉并没有取得成效。

1896年,清廷要员李鸿章应邀访问北美,此行他带着一个强烈的目的——“帮助侨民与所在国政府协商,改善华侨待遇”。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李鸿章如此回应道,“加拿大拟增加华人入境税,此举并不合理。中英两国素来友好,中国人应在中英条约下同享平等地位。”

然而“弱国无外交,国弱则民贱”,清廷要员李鸿章的这次出访,虽然得到了加国官方的接待,却丝毫未妨碍加国政府进一步推行限制中国移民的措施。

此时,放眼世界各国,“排华”情绪有了愈演愈烈之势。与加拿大联系密切的美国,不仅出台了《排华法案》,还向华工征收高额“执照税”,并对华工被杀害事件置之不理。

1923年,就在加拿大实施“排华法案”之际,当地华人社群的报纸《大汉公报》刊发社论,认为英国所下属的国家,皆以文明自由自居,加拿大政府试图订立不合时宜的苛刻法案,“有愧于英人爱好公道之美德”。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能从这份泛黄的报纸中,读到书写者的悲愤和无奈。面对悬殊的国力差距,外交官的奔劳、华人社团的求助、华人媒体的口诛笔伐,均湮没在排华浪潮中。

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联邦政府总理哈珀就“人头税”问题向全加华人正式道歉。

【欣慰!从排华到致歉 华人洗刷屈辱赢尊重】

从19世纪到21世纪,中国人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洗刷过去的屈辱。一代代华人在异国他乡勤劳致富、积极融入,逐渐赢得了主流社会的尊重。

与之相呼应的是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是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转变——在很多领域,由原来的“追随者”逐渐转换为“引领者”。正是这种客观角色的变化,国际社会才从排华走向反思。

2018年4月22日,加拿大温哥华政府就历史上的排华事件进行道歉。而在过往的十余年中,类似对歧视华人行为进行反思、调查和道歉的事例越来越多。

在加拿大,温哥华政府并不是第一个对“排华史”进行道歉的。早在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联邦总理哈珀曾代表加拿大联邦政府,就“人头税”政策向华人道歉,并承诺向受害者支付每人2万加元的赔偿金,由此拉开了加拿大三级政府“反思排华政策”的帷幕。

2010年9月20日,加拿大最早出现排华历史的卑诗省新西敏市,正式向华社道歉,成为首个向华社正式道歉并进行和解的加拿大城市。此后,卑诗省也通过了“道歉”议案。2017年,卑诗省议会斥资10万加元,在加拿大境内设立纪念碑,以纪念华人在19世纪末兴建太平洋铁路。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要求国会正式承认《排华法案》有悖人权,并为此道歉。华裔众议员赵美心(右)在提交议案前召开记者会。( 中新社 记者 吴庆才 摄)

道歉的桥段同样在美国上演,2011年和2012年,美国参众两院分别以全票通过就《排华法案》道歉的法案,并表示将致力于保护华人享有与其他美国国民相同的民权与宪法权利。

2009年1月8日,曾经“排华”最严重的美国旧金山,选出了首任华裔议会主席邱信福。2011年11月10日,旧金山又选出了首任华人市长李孟贤。

世界各国以道歉的形式反思昔日“排华史”,而华人则用铭记的方式正视早期移民“屈辱史”。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各地,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美国华人博物馆等华侨华人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已有近50家。

旧时代屈辱的历史褪色淡去,被抬头挺胸、昂首阔步的新大国形象代替;但历史的回音,仍在以另一种方式叩响当今华人的心门:无论何时何地,努力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话语权,依然是全体华人奋斗的目标。

2017年加拿大“十大”移民政策回顾


转眼进入2018年,各国的移民政策变化不断。加拿大移民政策可谓利好消息不断,总体趋势对准备移民加拿大的申请人而言是利好的,更吸引了更多的移民者。为了更好了解这个移民大国,我们一起顺着时间轴理一理加拿大过去一年的政策变动。

Atlantic大西洋四省试点计划

2017年2月12日,加拿大移民局公布一项重磅移民新政——大西洋省份移民试点计划。这个计划包涵三个不同项目,此次Atlantic Immigration Pilot移民项目仅针对于加拿大海洋四省份:新布伦瑞克省、纽芬兰省、新斯科舍省和爱德华王子岛。

魁省投资移民正式开启

2017年4月26日,加拿大魁省投资移民名额原政策原金额开启:全球1900个配额,中国(含港澳地区)共1330个名额。

随行子女年龄上限上调

随行移民子女年龄上限从目前的19周岁上调至22周岁!2017年10月24日正式生效。

C-6修正案正式通过

2017年6月13日,广受关注的C-6修正法案正式获得通过。其要点如下:

1. 缩短入籍时间要求

2. 取消“留加意图”条款

3. 语言要求降低

4. 减少报税记录时间

5. 未成年移民可以自行申请入籍

NB省投资移民项目重启

当地时间2017年8月9日,时隔四年之后,加拿大NB省投资移民项目重启。作为加拿大移民项目中性价比 ** 高的项目之一,NB省投资移民项目再度荣耀归来。

魁省公布2018年移民配额

魁省移民局公布魁省2018年的移民配额计划。按照正式公布的移民配额计划,2018年有多达53900人可以通过技术移民、商业移民等渠道在魁省拿到加拿大 ** 居民的身份。

加拿大百万移民计划

2017年11月2日,加拿大政府公布 ** 新移民配额。百万移民计划正式提上日程:2018年31万,2019年33万,2020年34万。

曼省新政:先工签后投资

曼省移民局公布多项移民类别的变化。其中,企业家移民类别取消10万保证金,由原来的“一步到位”获得枫叶卡变为与萨省一样的先拿工签,完成创业后再转为 ** 居民的模式。

魁省投资移民项目申请费上调

加拿大魁省移民局发布 ** 新消息,自2018年1月1日起,魁省的投资移民项目申请费上调0.82%。2017年15111加币,2018年的申请费将调至15235加币。

团聚移民项目重启

加拿大联邦政府宣布,2018年1月2日正午重新开放父母祖父母的团聚移民项目(PGP)申请,移民局接受申请截止日期为2018年2月1日。

面对日益水涨船高的加拿大投资移民政策,抓住当下的机遇和移民政策的利好,才能节省移民成本,避免将来可能的遗憾!

百年华人移民美国史(1):曾持木制刀剑迎战印第安人


1785年,由爱尔兰船长John O'Donnell驾驶的帕拉斯号(帕拉斯是古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异名)帆船抵达了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3名中国海员被新大陆的富饶所吸引,决定留在这里。从此揭开了波澜壮阔的移民史的序幕。

200年过去了,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1983年贝聿铭获得普利兹克奖,1995年杨致远创办雅虎,2001年赵小兰成为第一位华裔美国政府部长,2005年关颖珊成为世界最佳女子单人滑运动员、2012年林书豪让全美疯狂。200多年来移民美国的华人超过300万,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关于《排华法案》的道歉案。

尽管经历了各种狂风巨浪,华人已成为美国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200多年来,为了更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数百万黄皮肤黑眼睛的男女,与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德意志人、犹太人、日本人、越南人等一起,书写着美利坚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到金山去!

看过香港电影《黄飞鸿》系列第一部的观众,应该对片中描述的华人赴美淘金热印象深刻。1848年詹姆斯·马歇尔在加州发现了黄金,开启了华人移民美国的第一波浪潮。当时有30万人蜂拥进加州,希望实现自己的黄金梦。而同时期,中国因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战乱,大批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希望寻找出路。

“黄金梦”通过商人、海员、骗子、传教士,从香港朝内地扩散。成百上千的失地农民,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方式,前往梦想之地。于是“金山”也成为了圣佛朗西斯科市的最早中文名称,直到后来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发现金矿以后,“金山”才成为“旧金山”。

也正因为如此,早期去美国的华工,绝大多数来自广东的珠三角洲地区,其中60%来自台山(1914年前称新宁),其余40%的绝大部分也来自台山周围地区如新会、开平、恩平、南海、番禺、顺德、广州、佛山、东莞、中山、宝安和香港。直到1965年,仍有“美国华人半台山”一说,台山话成为美国华人社会通行的语言。

加州的华人很快就证明他们是非常优秀的淘金工人。在广东家乡时,他们就熟悉开沟、筑坝、抽水等活计,这是水稻种植的基本工作。他们来到美国淘金时,便把这种在家乡的治水经验运用到淘金中。据说,经过他们淘过的矿区,连“塞进虫子牙缝的”金子也找不出来了。当然,这种优点毫无疑问也会增加当地人对华人的敌意。

有趣的是,作为淘金工的华人,经常发生和印第安人的战争。两者从一开始就有很深的矛盾。印第安人无法反抗白人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们看到华人后,觉得华人平和可欺,因此两者之间常常爆发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冲突时,华人手拿木制刀剑,印第安人则手持长矛,双方列队迎战。当双方开始交战时,消息会马上传开,这种事情常被当作假日的一种娱乐,引来许多人的围观。当局也不想干涉,往往袖手旁观。

“一句话的历史”

在淘金热过去以后,加州的其他大规模建设和1865年中央太平洋大铁路(Central Pacific Railroad)的开建也需要从中国引入大量的劳工。许多华工放下金矿里的工作,会合老家来的新同胞,又投入了这条沟通美国东西两边大铁路的工程。

1868年美国和清政府签订《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蒲安臣条约》),第五条款规定华人愿常住美国或入籍,皆须听其自由不得禁阻。这为美国来华招揽大量华工开方便之门。

1851年,加州已有2.5万名华人,1870年全美就增加到6.3万人,全在西海岸。1880年有6000人抵美,1881年这个数字就增加了1倍,1882年增加了4倍。

一般印象里,华工是非常凄惨的。这点并无问题,丧命于漫长的航路及虐待是常事。还要面临各种奸商恶霸买办的欺压讹诈。但华工到美国工作,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亦是事实。

根据潮龙起在《美国华人史》一书中,将早期美国华人矿工和铁路修筑工的工资与国内一般农民的收入进行比较:早期每个华工月薪30美元左右,扣除基本生活费用及其他花费,每年尚能积攒80-100美元。而当时国内农民的年收入一般在8-10美元之间。两地华人的收入至少相差10倍。由于国内劳动收入很低,而移民到美国的费用昂贵-旅费、利息和办理移民证件的费用约共200美元,等于在国内不吃不用、劳动10年以上的收入,所以一般民众难以承受。当时美国华人每人平均一年的汇款为30美元,相当于18-25两银子,这是一笔较大的收入,可以供应一个四口之家购买一年的口粮和其他家用必需品的生活开销。

华人赴美的热潮甚至促使了相关行业的繁荣。1852年,约2万名中国旅客到达加州,旅费达150万美元。每张船票售价为30-50美元,从1850年到1859年,这一项买卖一年的营业额就有25万美元以上,其中的利润相当可观。于是,海上客运贸易竞争加剧,票价下跌。

华工对于中央大铁路的修建贡献重大,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工价低廉,故铁路公司大量增雇华工。1864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的中国劳工共有4000人,而白种工人只有1000人。其后华工更一度占筑路工人的90%,约9000人。因华工的贡献,铁路比原定日期竟然早了7年竣工。

遗憾的是,在铁路完工的典礼上,只字不提华工的贡献。主持说:“在加州人民的血管中,流着四个当代最伟大民族的血液;有法国人敢打敢冲的勇猛劲头;有德国人的哲学头脑和鉴定精神;有英格兰人的不屈不挠的毅力;有爱尔兰人不知忧愁的火爆脾气。他们各自作出一份恰如其分的贡献。”

但是首先提议招募华工的中央太平洋铁路总裁查尔斯·克劳克(Charles Crocker)以巧妙的一句话提醒大家:“我愿意提请各位注意,我们建造的这段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被称为中国的劳动阶级-归功于他们所表现的忠诚和勤劳。”

这就是美国移民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历史”。

所谓华人的致命弱点

然后随着铁路的完工,华人迁入数的增加及加州经济的低迷(也有学者认为是因为加州政府已足够富裕,不在乎华人贡献的税收),排华运动悄然而起。1877年出现第一次排华浪潮,1880年美国与清廷签订《北京条约》,其中第一条款规定限制华人到美的人数和年限。

其高潮便是1882年美国通过的《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禁止中国移民。其1884年修正案更限缩了先前入境的移民离开和进入美国的规定,同时阐明,无论这些华人的国籍为何,该法皆适用。1892年,该法案由《基瑞法案》(Geary Act )延长十年,到1902年更被取消了时限。今天在旧金山湾的天使岛国家公园在1910-1940年期间曾是以十万计的华人移民的处理站,在那里30%的华人移民被遣返中国。

即便是今天,虽然《排华法案》所有的部分都被废除已久,但其一直是《美国法典》(United States Code)的一部分,其中第8篇第7章题名为“排除华人”(Exclusion of Chinese)。它是第8篇(外国人和国籍)的15章里完全针对一个特定国籍或族群的唯一的章节。

(未完,待续)

回顾澳洲投资移民十年变革之路!


自从澳洲政府削减移民配额的消息传出,传统技术移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许多人也开始考虑政策更为宽松的澳洲投资移民。那么,在新财年来临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些这十年,澳洲投资移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009年,澳洲首次将投资移民的申请门槛拔高,不仅上调了申请费用,还提高了对英语的要求。对于某些申请人来说,投资额、家庭净资产都不是问题,英语却是个难关。

到了2012年,澳洲政府废除了原163等签证类别,推出新的188系列签证,近几年来申请人们所热衷的188A签证就属于这个类别。188类签证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163等签证的申请条件,但取消了高管项目,同时提高了持股要求、营业额和家庭净资产条件。

紧接着2015年,澳洲再次调整居留政策,188C项目的投资要求由原先的500万的稳健投资变更为组合投资,要求至少投资50万澳币到风投基金,150万投到中小板块中。

这一切都可以看出,众多投资人担心的门槛提高的现象,并不是每个新财年都会发生的,周期大概是3-5年左右,会发生一次较大的变化。而2018-2019财年,已经能确定的移民相关的变动是,移民总配额减少三万,签证费用有所提高,配额数量严重不足

就昆州这一已经关闭州担保的州而言,虽然明确会在新财年恢复州担保,但是配额数量尚不明确。而对于还未关闭州担保的州,如新州,则已经在第一轮售罄配额之后悄然提高了申请要求,以188A创业移民项目为例,对投资人的资产要求由80万澳元提升到90万澳元,创立企业的规模也从20万澳币增长到30万澳币,且要求创造一个就业岗位。

所以,虽然大的政策调整尚未可知,但移民澳洲变得越来越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鉴于本财年曲折的配额申请过程,新财年各热门州配额耗尽的速度也在稳步提升,抢占配额依旧是主旋律。

如今,移民局对移民文件提出了更高的递交要求,也就是说,对每个申请人的细节要求更加繁琐。因此,对澳洲投资移民感兴趣的申请人,应尽快进行评估,定位准确才能做出应对之策!

移民网(ym16.com)为您提供最全面最新的移民相关知识和政策,帮助您解决移民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其中《加拿大移民百年回顾》的内容由移民知识小编2022精选编辑整理而成,希望对您的移民有所帮助,欢迎您通过加拿大移民两年以上管理经验专题访问更多精彩移民内容。

本文地址:http://m.ym16.com/y/229.html

上一篇:加拿大新移民法歧视华人?

下一篇:加拿大新移民法职业类别检索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